黎雁飛
摘 要:情境教學,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當下,推進情境教學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有利于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滿足教學目的,引導學生關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內容,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通過生活化的理論知識在生活化的課堂上獲得情感的體驗。
關鍵詞:情境教學;思想品德;具體策略
情境教學,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當下,推進情境教學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情境教學,有利于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滿足教學目的,引導學生關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內容,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具體的客觀事物中獲得具體的情感體驗?,F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實施情境教學談點個人的看法。
一、構建生活化的課堂,盡量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生活,是學生每天經歷與參與的活動,將生活與思想品德課堂有機結合,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有利于將教材知識與時政結合,也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的。教師在努力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情境時,一定要注意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標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立足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將書本知識生活化,充分開發利用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探究學生關注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靈魂。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圍繞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設計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問題與重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經常發動學生,共同尋找與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中的時政熱點,讓學生自己體會,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做到知行合一。
二、預設學生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體驗學習樂趣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當下,教師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在課堂上預設實踐活動情境的重要性。通過預設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豐富課堂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發展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記得我在給班上的學生講文明禮貌時,根據學生實際,我提前同班上幾位學生家長進行了溝通,告訴他們,我在上課時要給他們打電話,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文明禮貌的情況,希望家長本著鼓勵孩子的原則,客觀講述孩子在家里的文明禮貌的表現情況,結果,家長們十分配合,我通過手機免提,讓全班同學都聽到了這些學生的表現情況,學生在得到表揚的同時,也更加充滿了自豪感,對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三、有效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
問題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有效推進教學過程的重要方式,問題的設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關鍵。結合學生年齡、認知、生活實際,有效設置問題,才能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才能促使學生思考問題,進而想辦法解決問題。也只有在這個不斷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有所發現、有所探究,有所作為。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問題的作用,要給學生預設自由的問題情境,改掉傳統的教師脫離學生實際提出問題、學生被動接收問題的現狀。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需要,立足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以問題為關鍵因素,將學生置于研究未知的問題氣氛中,思考新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教師在預設問題的情境中,必須要注意彰顯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在預設問題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緊扣學生生活的實際,要圍繞“三維目標”,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而情境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襯托與補充作用。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問題情境的預設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形式,而是通過情境的預設與襯托使學生情感與問題相互結合,彼此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問題的提出與情境的創設要滿足當前學生的思維以及情感需要,能鍛煉與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地把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預設問題情境的時候,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問題的設置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切忌以理論設問,用理論結束。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將消失殆盡;二是教師要鼓勵并肯定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質疑,打破陳規陋習,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
總之,情境教學,就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教學方法。有效的情境教學,能把抽象的知識變得豐富生動起來,從而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將生活化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
參考文獻:
李宏乾.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J].教師,2010(33).
(作者單位 四川省內江市第六中學)
?誗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