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娟
摘 要: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尷尬:教師辛辛苦苦、認認真真批改的作文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竟棄置一邊、不屑一顧。這對教師、學生都是一種苦惱。造成這種“苦惱”的根源是什么呢?長期以來,在“師道尊嚴”觀念的束縛下,作文評語幾乎形成這樣兩種模式:好作文的評語多是“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結構完整、感情真摯、語言流暢”;而差的作文評語則是“內容空洞、層次不清、詳略不當、語句不通”。這種過多地強調寫作技巧的程序化、公式化的作文評語,哪一個學生愿意理會呢?
關鍵詞:作文;評語;以人為本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最能體現“人文精神”且最有“人性”的活動,學生的每篇作文都是他們自己創造的一個“生命”。學生把自己傾心創造的“生命”真誠地交給教師,教師或許就以為自己掌握了這個“生命”的“生死權”。簡單的幾句評語可以成就一篇文章甚至一個人,同樣也可以置一篇文章于死地,甚至直接扼殺學生的思想、情感和創造精神。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我認為教師在給學生作文寫評語時,要做到“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本”。
一、教師要格外地尊重、信任、愛護學生
學生的作文來自他們心靈的創造,他們寫作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老師修改,而是為了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人格,要和學生平等地交流,學生獨到的見解、獨特的感情應當受到歡迎。當學生的尊重得到滿足時,他們的寫作熱情高了,他們自然就會尊重教師、理解教師了。
二、教師要善于發現,充分肯定學生作文的一切優點
表揚、獎賞的效果永遠超過批評、懲罰。許多教師都懂得鼓勵的重要,但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卻常??嘤跓o處可以鼓勵。其實美無處不在,只是缺少發現。天下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發現這樣或那樣的優點、長處,發現孩子在不斷成長、進步,這是因為她們有一雙愛的眼睛。學生的作文作為學生傾力創造的一個“生命”,雖然很稚嫩、很粗糙,但每個“生命”都有他的特點和精彩之處,所以教師要用欣賞的、充滿愛的眼睛去讀學生的作文,尋找、發現學生作文中的美,要以熱情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的作文,獨辟蹊徑、獨樹一幟,應當受到鼓勵,即使一個詞、一個標點符號,教師都要以積極的情感給學生以理想的評價。
教育是培養人的,是一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精神上不斷豐富和更新的過程,必然也必須以人為本。寫作是具有“人性”的語文活動,作文評語必須要走一條人文化的道路,必須實現“以人為本”。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鎮學校)
?誗編輯 蔚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