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麥琴
摘 要:思想品德課,在整個初中年級,主要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是中考的必考題目,所以思想品德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就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精心的導課;貼近生活;強化實用性
一、精心的導課是一堂課成功的前提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導課能引人入勝,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師生關系融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保持求知欲望與好奇心,開啟學生智慧的源泉。一般來說,導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恰當地運用時事
2.以簡潔的故事形式進行導課
3.以學生實際生活發生的事、存在的問題進行導課
二、讓教材內容更接近學生生活,這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也是增強課堂實效的重要措施
為什么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學習思想品德課?主要是因為我們照本宣科;其次是學生認為學習思想品德沒多大用處,似乎書上說的都是與自己關系不大的內容,如世界格局的變化,國家的發展,科教的進步,國情政策、法律等。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縮短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思想品德,社會上發生的任何一件事我們都可以用思想品德課的觀點去解釋。課堂上應大膽引用學生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從眾》一課時,應結合本校本班學生中出現的從眾現象去講,分析從眾的本質及其危害性,這樣就容易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三、淡化應試教育,強化思想品德的實用性
如果思想品德課側重應試教育,機械地讓學生記憶課本的知識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厭煩,也難以起到作用。因此作為駕馭課堂的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把應試教育轉化為指導學生的行為,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實踐教育,讓學生感受到用思想品德知識能武裝自己的頭腦,將會使自己愈來愈成熟、身心更健康,認識問題、看待問題更有深度,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更恰當;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是自己現在以及將來更親密的朋友。學習思品是我們成長的必需品,如果我們課堂能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意識,淡化學習是為了考試的觀念,相信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就會實現“雙贏”的目的,既指導了學生的行為,又達到了應試的目的,如,在講公平合作,做情緒的主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時,應找一些典型事例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使學生從中得到感悟,我們再因勢利導,渲染思品知識對學生成長的巨大作用,引起學生重視、啟發學生思想品德課內容涉及面廣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將是你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是你成功的催化劑,更是你成長的堅實階梯。
總之,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既要圍繞教材,又要大膽地拓展教材,要求我們開闊視野,積累生活素材,巧妙地運用到教學中,其次,我們要積極探索,為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深受學生喜愛的一門學科。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經開區龍背初中)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