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勇

摘 要:以教學《山米與白鶴》一文為例,簡單論述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組織好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師生互動;靈感;智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在寬松、和諧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最有效的發揮,人的創新意識能得到最有效的激發,人的個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的雙向活動,教學過程是教與學交互影響的過程,即教師以“教”來促動學生的“學”,學生以“學”來促進教師的“教”。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在自覺活動的基礎上相互作用的教學,它最終的目的是要達到使課堂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和學習成績的提高。
課前,我像往常一樣,細心地解讀者集體備課的資料,同時又不斷地品析著《山米與白鶴》這篇小說,在集體備課上書寫自己的想法和構思,吸取他人之長,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補自己之短。經過多次的思考,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
課堂中,我首先組織學生解讀小說的題目?!巴瑢W們,看題目,你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什么信息呢?把你所想的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所有的學生都非常有興趣、有激情地暢談著自己的想法,讓我真是大開眼界,大飽耳福??!比如,有的學生想到了一首歌曲《丹頂鶴的故事》,他就把這個題目和這首歌聯系起來想象,并且故事講得非常動聽和感人……我就順勢引導學生,“本文是講‘山米與‘白鶴之間的故事,那么到底是怎樣的故事呢?我們哪位同學的想象跟美國作家貝爾斯想的一樣呢?”學生都急切地想去閱讀這篇小說,我就抓住這個時機,立即提出兩個問題:(1)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么樣的?(2)梳理山米的心理變化過程。
其次,我組織學生解讀文章的主旨,讓學生從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津津有味地閱讀完了小說,就開始議論紛紛了,我聽到一個學生說:“不單單是山米與白鶴之間的故事,當中還有一個人物——山米的外祖父?!蔽揖妥プC會順勢說:“是??!文中還有一個人,那這個人物——外祖父有什么作用呢?”學生開始思考起來,片刻就有人想起來談自己的看法,我沒有讓他們來說,而是讓他們先來解決開始的兩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每個部分內容的概括,字數不超過6個字,學生很容易就擬定了三個部分:出逃、捉鶴、喂鶴,讓我都感覺很吃驚。接著讓學生梳理山米的心理變化過程……好像一切都在我的掌握和預料之中,讓我感到得意,可又覺得好悲哀,怎么好像在排演戲劇一樣。
我請了兩個學生上講臺來板書自己梳理的心理變化過程,其余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看看各自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學生很容易就發現山米的心理變化:仇恨—愛心、無知—成熟、幼稚—懂事。
再次,我追問學生:“是什么讓山米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居然一天之內感情有如此巨大的變化?你們開始說的山米的外祖父,他在這里面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學生積極踴躍地暢談自己的看法,很快就進入了主旨的要點,有的學生并結合文中的句子來分析,每個學生都談的很有道理,整個課堂非?;钴S。在學生積極的發言中,我隨手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愛心圖,突然,我腦子里閃現出了一個板書:
于是我快速地捕捉那份靈感,在黑板上畫出了這幅板書,這也是我未出現在我備課里的!所以,我一直都覺得,備課只是一個簡單的準備過程,并不是我課堂的體現,也不代表一個教師的水平……
最后,我組織學生進行小寫作訓練。同學們,請你以你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一則短文,要有心理描寫和神態描寫,下節課我們進行短文的交流。
總之,只有師生之間互動,情感的交流,才會有靈感和智慧的火花產生。那么又如何組織好師生之間的互動呢?
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持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為,我們的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活動。所以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互動的必要條件。
“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圍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深深地感到教師的關心與鼓勵,心理上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鼓舞他們的勇氣,增添他們的自信。這樣,教師就很容易和學生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從而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交流,那么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便會自然而然地提高與增強。
總之,讓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的互動才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教學弊端的出路,從而來點燃師生的激情與智慧,打造高效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 四川省江油市小溪壩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