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摘 要:初中地理中有許多需要識記的內容,從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對如何幫助學生運用記憶規律識記地理知識進行了探索,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地理;記憶規律;科學識記
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從“傳道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教會學生學習,改變傳統教學偏重書本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是當務之急。《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在課程三維目標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注重過程與方法,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基礎知識的掌握是技能形成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的基礎與載體。在日常教學中,筆者從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在如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知識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在參與中體驗,在過程中感知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第二逆反期,這時期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以人際關注和社會關注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注的中心,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識。據心理學研究證明,初中階段學生的記憶發展進入全盛時期,在這個階段記憶能力達到了一生中的高峰期。針對以上特點,為了引導學生明白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我采取了體驗式教學方式。每屆學生的第一節課,我都會播放自己制作的Flash《黑夜的彪形大漢》動畫。一位彪形大漢拿了一把刀,翻過院墻進入一間房子之后聽見一聲慘叫,然后看見彪形大漢刀上沾滿了鮮血,并跳墻逃走,第二天有人報警說房子的主人死了。動畫播放到這兒,我都會暫停下來,問學生:“是誰殺了房子的主人?”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彪形大漢。”接下來我會繼續播放動畫。我們一般來說都認為是彪形大漢殺了這位主人,結果并非如此,警方的尸檢報告證實了這一點,房子的主人是因為突發心臟病導致死亡的。經警方調查,彪形大漢是房屋主人的兒子,他酷愛賭博,翻墻而入是為了向父親要賭資,當時遭到父親拒絕,他就用割破手腕的方式來威脅父親,并大喊一聲,裝出痛苦狀態。沒想到被父親很生氣地用木棍趕了出來,最后父親是因生氣導致心臟病突發而死亡。播放完動畫,我會向學生解釋他們做出錯誤判斷的原因。他們之所以做出如上推測,主要是因為日常經驗(圖式)起了主要作用。這個故事主要體現了圖式具有遷移性,具有可激發性,也就是說它對人的記憶、注意對象的選擇和對于人與事物的知覺具有引導和解釋作用。引導學生認識圖式的這一特點,并使他們認識到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就是一種圖式嵌入。學生通過本節課的親身感受明白了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認識規律,科學識記
學生認識到了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性之后,引導學生掌握有關記憶的三個規律會使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艾賓浩斯曲線
在介紹此規律前,我都會問學生:“記住的東西會遺忘嗎?”學生會回答:“忘得很快。”我會接著問學生:“為什么記住的東西會忘記呢?”學生會回答:“不知道。”經過設疑激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著介紹艾賓浩斯是德國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他發現了記憶遺忘規律。此規律研究顯示人在學習后記憶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遺忘的速度呈負加速形。即從艾賓浩斯曲線來看,遺忘的速度開始很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速度會越來越慢。通過介紹,使學生加深對“溫故而知新”的理解,知道了不但要勤于學習,還要及時復習,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掌握了遺忘規律,科學應對,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規律,針對初中地理的學科特點我會給學生布置間隔重復識記作業,一般重復時間間隔為1天、2天、3天、5天、7天、15天、30天和60天,通過此舉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2.短時記憶的秘密
給學生介紹完遺忘規律,我會接著給學生介紹記憶的相關規律。
認知心理學派把人的記憶分為三個記憶系統: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主要是短時記憶,經多次記憶后轉入長時記憶。經心理學家實驗證明,短時記憶的廣度為7+2個項目。也就是說,短時記憶的效果與記憶對象的類型關系不大,關鍵取決于記憶對象的數量。這就可以提醒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可以把學習的對象分為5~9個部分或組來記憶,破解記憶的秘密,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如,記憶初中地理經線、緯線知識“經線半圓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緯線圓不等指示東西方向”,這樣記比較難。如果這樣記:“經線、半圓、相等,指示南北方向;緯線、圓、不等,指示東西方向。”這樣就容易多了,其他類型材料的記憶也是如此。
3.記憶的最佳時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記憶的最佳時段,我為學生介紹了心理學中有關記憶的規律“系列位置效應”。該效應是指記憶內容在記憶材料中所處的位置影響記憶效果。心理學實驗證明,處在記憶內容兩頭的材料比中間的材料記憶效果好,記憶時先后學習的材料具有相互干擾的不足。解讀“系列位置效應”的秘密后,告訴學生每一天睡覺前和覺醒后是記憶的黃金時間。因為這樣做可以成功避開前后材料的干擾,通過此舉使學生掌握了最佳記憶時段,提高了掌握知識的效率,提高了識記效果。
三、掌握方法,提高效率
教會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方法是關鍵。針對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在識記作業方面我主要給學生介紹以下方法。
1.圖像記憶法
心理學研究證明,圖像記憶的速度遠遠高于純文本資料的記憶。在日常教學中,我會引導與教會學生變文本記憶材料為圖像材料記憶。如,在記憶初二地理下冊第六章第四節《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中有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時,可以把“三山”: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兩盆”: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這些知識變為圖像記憶。可以把這些知識變為美麗的新疆空中之旅,搭乘旅游專機,來到新疆最北部上空,看見了阿爾泰山,接著看見了洼地準噶爾盆地。飛機繼續前行,在新疆中部看到天山。接著聽見導游介紹:“各位旅客我們完成了美麗的北疆之旅,現在來到了南疆我國最大的盆地,柴達木盆地,在我們空中眺望美景之后將飛往最后一站昆侖山。”通過此類辦法,提高了學生記憶的速度和效果。
2.縮字記憶法
可以把內容較多的知識用關鍵詞組合成歌謠、口訣、句子等來記憶。如,在記憶初一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大洲和大洋》中有關七大洲與四大洋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用縮字記憶法把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四大洋從大到小排列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知識概括為:七大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四大洋太大,印度北冰洋。
3.房間記憶法
可以運用自己熟悉的空間布置來記憶需要掌握的知識。首先讓學生在腦中形成一間熟悉的房間布置圖像,再把要記憶的知識分組,并把組塊知識與房間布置相結合來進行記憶。如,在記憶初二上冊第一章第一節《遼闊的疆域》中有關我國疆域的四至知識:東至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西至新疆帕米爾高原,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處。用房間記憶法可以概括為:房間四面墻,東掛黑烏兩江匯合水,西貼帕米爾圖,南用曾母暗沙石,北擺漠河船。
以上僅是我在初中地理識記作業中,用記憶知識幫助學生初步學會如何記憶,如何提高學習效率,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學科興趣與積極性的嘗試。
(作者單位 陜西省興平市教育教學研究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