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瑾等
摘要:
目前國內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歷史很短,培養模式還很不成熟。文章從實踐課程教學、專業實踐基地建設、雙導師模式、專業實踐過程管理機制及考核指標體系、學位論文管理等全過程,創新研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并應用于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收到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2909(2014)02002303
國務院學位辦[2009]23號文件中明確規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1]。由此可見,注重培養實踐能力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突出特點,也是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根本區別所在。
但是,目前國內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歷史很短,培養模式還不成熟,特別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簡單套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僅增加或刪減部分課程及增加半年的專業實踐,且專業實踐模式及效果尚不明晰。因此,圍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刻不容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西方國家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已占整個碩士學位獲得者的55%以上。美國把專業碩士學位看成進入某種行業工作、提升個人發展的重要依據,尤其在工程、工商和教育等領域。1906年美國在專業碩士學位教育中就提出了一種“合作教育”培養模式[2],是將課堂教學與相關領域中的工作經驗相結合的一種培養模式。在該培養模式下,學生在校學習理論課程半年后,以2個月為周期交替參加企業的實際訓練和課堂學習,畢業前半年在學校撰寫學位論文。目前這種“合作教育”模式被世界許多高校采用,如日本的“產學合作”規劃就屬于該培養模式。
德國提出并實踐了一種“雙元制”培養模式[3]。該模式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1/3時間在校學習,其余時間在企業實踐。俄羅斯的“教學生產聯合體”培養模式與之類似。
英國提出并實踐了一種“三明治”培養模式[3],是一種“學習—實踐—學習”工讀交替的產教結合模式,特點在于教、學、做三者結合,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學生在校學習和校外實習以學年為單位交替進行。這種工讀交替培養模式的學制比學術性碩士學位或課程碩士學位多一年。“三明治”模式培養出的專業碩士很受英國等歐洲國家公司的歡迎。
在吸收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我國高校也提出一些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如南京郵電大學提出的“螺旋提升型”培養模式[4]。具體做法是學生入學后在校學習一年,校內實踐一個學期,校內學習一個學期,企業實習一個學期,最后校內畢業論文一個學期。該模式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校內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環節的結合。
綜上所述,國外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進行了許多研究和實踐,國內對研究生尤其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文章從課程教學、專業實踐基地、導師配備、專業實踐到學位論文的全過程,構建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二、實踐性課程開發及教學研究
課程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課程學習時間一般為一年,總共23學分。因此,如何在課程教學中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根據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特點,通過對企事業單位需求目標的調研,開發培養專業實踐能力的課程,如土木工程結構三維建模技術、橋梁評估與改造、高等鋼結構設計等。依托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開設專業實驗課和工程案例課,如結構無損檢測技術、傳感器技術及應用、道路工程質量評估、大跨度橋梁施工控制等。通過實踐性課程學習,提升研究生在土木工程新技術方面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新興交叉學科技術的學習和訓練,培養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強調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倡導研究性、討論性教學方法,突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如結構無損檢測技術課程在實驗室開設,教師講授與研究生討論、動手操作同時進行,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
三、專業實踐基地建設機制
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特色之一,專業實踐時間一般為半年。因此專業實踐是研究生實踐訓練的最重要環節。目前,企業研究生工作站、企業研發中心是研究生的主要實踐基地,這些基地能否為研究生提供長期穩定的專業訓練場所,實現企業與高校的雙贏,是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
筆者認為應著眼于企業核心技術研發需求,通過高校聯合申報省、國家級項目,教師與學生參與企業研發,以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紐帶,探索高校和企業實質性合作培養模式,從而建立穩固的專業實踐基地。2012年我們與企業研究生工作站(江蘇省江建集團)聯合申報建設部科研項目,3項獲批,目前有3名專業學位研究生進站,開展項目研究和專業實踐。
四、雙導師選配
由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有在企業專業實踐的要求,因此必須配備企業導師,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制定校內及企業導師遴選標準,優先選配具有研發經歷的學校導師,選配理論基礎強的企業導師,組成雙導師。明確雙導師的責任和權利,通過聯合研發項目和成果共享等形式,充分調動企業導師的積極性,增強其人才培養責任意識,協調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關系,規范企業導師的指導工作。探索雙導師合作指導的創新模式,充分發揮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不同優勢,建立企業、導師、研究生三方共贏的人才培養雙導師合作模式。
五、專業實踐過程管理機制及考核指標體系
嚴格研究生專業實踐的過程管理至關重要,否則專業實踐可能流于形式,達不到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
專業實踐基地遴選應考慮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實踐基地條件及研究生數量,制定詳細的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計劃。將企業研發項目和研究生學位論文統籌考慮,由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制定研究生專業實踐計劃,并明確專業實踐的成果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中期檢查及后期考核方法,構建多元化的專業實踐考核指標體系。由企業、學校、導師組成研究生專業實踐評審組,綜合實踐報告、口頭答辯及實踐期間表現,建立嚴格的專業實踐報告評審制度。
六、學位論文管理
學位論文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最后一環,也是實踐能力的綜合訓練。因此,必須加強學位論文的管理。首先,學位論文選題應結合研究生的專業實踐和企業項目研發,突出應用能力,杜絕將純理論課題作為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論文選題由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商定。
從論文開題、中期檢查、論文評閱和答辯等環節制定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考核與管理制度。論文開題、評閱和論文答辯由企業和學校專家共同組成。建立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質量評價制度,體現培養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和工程管理等實踐能力。
七、結 語
文章從實踐課程教學、專業實踐基地建設、雙導師模式、專業實踐過程管理機制及考核指標體系、學位論文管理等方面,探索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構建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以達到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設計、工程研發等能力的培養目標。參考文獻: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轉發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通知(學位辦[2009]23號)[Z].2009.
[2]徐平.美國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2003,30(8):1-4.
[3]周明星,孟慶國.中外職業教育工學結合模式的比較與借鑒[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4):82-85.
[4]徐小龍,孔媛媛,李夢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養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