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升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成為新的教學發展趨勢。在新課改如火如荼開展的大背景下,體育教學如何進行教學改革成為體育教學研究的焦點。新課改的大力發展要求體育教學轉變已有的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方式,探討創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本文通過分析新形勢下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從中學體育教學思路創新策略、中學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闡述了新形勢下中學體育教師教學的創新思路與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中學體育;創先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09-0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在教育方面投入的經費也逐漸增多,這對于新形勢下的中學體育教育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中學體育作為中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進行了綜合培養。但是當前很多中學在盡心新課程體育教學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其教學有效性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們需要在新形勢下對中學體育教學的思路和理念進行創新改革。本文簡要闡述了新形勢下中學體育教師教學的創新理念和思路。
一、當前中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1、中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不完善
眾所周知,中學教師的能力和教學理念對體育教育的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因為其思維和理念會在教育教學的內容以及方法上體現出來,使得中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夠完全發揮出來。由于教師的理念具有主觀性,會導致其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教學,從而使得學生在體育教學當中的主體性地位出現下降。在這樣的教學理念影響之下,學生只能按照教師設定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沒有自主性,時間一長的話,會使得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度降低,對其重視程度也降低,進而影響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2、中學體育教育教學設施不完善
由于學校財力不夠或者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當前階段我國中學體育教育的設施嚴重不足,影響了學生的體育鍛煉以及學習。近幾年來,這種狀況正在逐漸改善,政府正在大力普及全國范圍的九年義務教務,對于那些比較發達的省份或者城市而言,中學的體育教學設施正在大幅度地完善當中,但是對于那些欠發達地區比如西部各省山區的學校,體育設施對他們來說仍是一筆不小的負擔[1]。
3、對心理教育重視不夠
注重對學生身體和素質的雙重培養是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2]。但在實際體育教學工作中,很多學校沒有充分貫徹新形勢下的體育教學精神,無法有效銜接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訓練項目。大多數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注重項目訓練的內容,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發現。
二、中學體育教學思路和方法的創新策略
1、中學體育教學思路創新策略
新課改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圍繞相關部門的對策方針,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掌握各種體育技能。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中學體育教學的學科特點,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體育教學應該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讓學生掌握各項體育技能,以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2]??梢哉f體育教學是各項文化課學習的基礎,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學生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和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樹立新的教學指導思想,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各種體育形式和戰略戰術,進而形成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拼搏意識。例如:在七年級課程《籃球、接力跑》課堂教學時,籃球和接力跑都是需要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講解完理論知識后,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先花一部分時間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制定合作戰略,再根據小組組合進行一次小組比賽,比賽結束后,讓名次排前的幾個小組分享團隊合作策略以及自我感受,讓學生們體驗到團隊合作快樂的同時,自身也得到發散性思維的鍛煉,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學體育教學中也應該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3]。體育教學具有開放性、趣味性的特點,和其它的單調乏味的理論課相比,體育課更能拉近學生和教師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參入到教學中。
2、中學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在信息科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現代化信息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也越來越顯著。中學體育教學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設備,改善以往學生積極性不高,無法掌握體育動作要領的問題[4]。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觀察和模仿掌握各種動作要領,進而掌握各種體育技能。例如,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利用小組之間的團結協作完成體育教學任務,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以達到學習目標。
三、結語
總之,中學體育教學注重對學生身體和素質的雙重培養,通過對中學體育教學思路和方法的創新研究,可以對各種體育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讓學生成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體。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體育鍛煉熱情,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蘇霞. 論創新性教學與教師角色轉換[ J].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1(03):88-90.
[2] 閆守偉,王艷春. 樹立創新教育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12(01):45-46.
[3] 郝善學.關于創新教學的思考[ 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3(03):167-168.
[4] 雷秀華.談新課標下體育教學的創新和評價體系的建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