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聰穎
摘 要:角色扮演法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把其運用到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中,不但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而且對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角色扮演法;中職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角色扮演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它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際交往、內心沖突等心理問題,學生通過親身的觀察、參與、體驗和思考等過程,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從而促進自身成長。
一、角色扮演法的作用
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種情境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并學習抗拒誘惑、自我觀察與調整。
2.欣賞、表現與創造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欣賞與表現自己的長處,并接納自己,而演出本身就是一種創造、表現與欣賞的歷程,學生在其中與別人產生互動,能夠激發創意。
3.表達、溝通與分享
學習與他人進行分享和溝通,體會理想表達的技巧,也可以學習不同的溝通技巧。
4.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角色扮演是一個團體合作的課程,大家共同關懷與互助才有辦法進行,并且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參與的樂趣。
5.規劃、組織與實踐
通過各種演出展現自己的興趣與特長,體會參與的意義,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具體規劃與實踐。
6.主動探究與研究
通過辨認各種生活的困境,培養面對問題、主動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7.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學生可以在模擬的情境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未來的實際生活中將更有能力獨立思考與面對問題。
實踐證明,角色扮演法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不但可以提高社會認知水平,增強價值判斷能力,促進人格自我完善,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二、角色扮演法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中的意義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中,角色扮演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并將教師的主導地位延伸為學生的朋友和輔導員,活躍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深思。其積極意義和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角色扮演法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樹立信心
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有參與到課堂當中,才能有較為深刻的感受,因此角色扮演教學法能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被灌輸的角色,而是通過在課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滿足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表演欲,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帶來的感受,增強自信。
2.角色扮演法幫助學生健全自我意識
中職心理健康課程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化課程,它需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很好的結合,并能迅速達到內省的效果。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體會角色的內心感受,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同時,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使未參與其中的同學通過觀察表演也能獲得感悟。從而使學生在扮演過程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得以成長,在成長中不斷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完善自己,用正確的價值觀來評價自己。
3.角色扮演法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它幾乎影響人在發展中的各個層面,隨著中職生的發展,人際關系對他們在校乃至走上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角色扮演法使學生在扮演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學會怎樣與人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理解人際關系對適應社會環境的重要性,積極面對周圍的人和事,樂于從事社會活動。
4.角色扮演法可以促進中職學生社會性的發展
中職階段是中職學生早期社會化的重要時期,他們在生活、學習和勞動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知識技能、行為規范和信念、人生觀等方面進行社會化,努力使自己成為社會的合格成員。通過角色扮演,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具體的社會生活技巧,同時也可以思考澄清個人的價值觀,促進他們對各種角色情感、情緒和動機的了解,通過體驗產生對人的包容和了解。
教師要注意不要強迫學生,而是要讓學生自愿參加,自愿扮演角色就定能起到期望的效果,另外教師注意把握扮演時時間不要過長,控制在3~6分鐘,積極創造安全、輕松的環境,這樣,角色扮演法才能夠在中職心理健康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傳明.角色扮演教學法探析[J].成人教育,2002(02):47.
[2]陳拂聞.淺談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J].職教論壇,2004(07):32.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誗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