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井民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構建生活化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資源;生活經驗;生活 情境
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策略向大家進行詳細說明和闡述。
一、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在生活中尋找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信息。因此,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并充分挖掘生活資源,積極捕捉生活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明白數學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然后通過數學教學活動,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體驗,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的真正魅力。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這節內容時,在教給學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后,為了讓學生在生活物品中認識這些圖形,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在現實生活中搜集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物品,也可以親自動手制作有關這些圖形的物體。這樣,既使學生感受到了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本節知識強烈的求知欲。
二、注重積累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思考數學
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接納知識的積極性就越高。所以,在數學課堂中我們應將枯燥、死板的數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拉近數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促使學生從中感受數學和思考數學。
比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購物”這節內容時,因為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一系列學生的購物活動,使他們認識人民幣。于是,在上課一開始我就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你們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們都在什么時候見過和用過人民幣?”學生明顯來了興致,爭先恐后地說:“我跟媽媽一起上超市的時候見過”“我自己去買學習用品時用過”“還有過年收到的壓歲錢……”這樣,我們通過設計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既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人民幣和生活的聯系,可謂一舉兩得。
三、努力創設生活情境,在生活中體驗數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首先要明確數學知識點,然后創設與此知識點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交流和體驗數學思想。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去游樂場”這節內容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去過游樂場吧,里面有很多好玩的,今天老師就帶大家進去逛一逛”(出示游樂場掛圖),在引導學生理解圖意之后,我繼續說道:“在售票處我們看到了,太空船4元/人,蹦蹦床3元/人,碰碰車2元/人,那么,10元錢,多少人可以玩碰碰車?5人玩太空船的話,需要花多少錢?……”這樣,我們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因為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學生也會積極投身于數學學習活動中。
以上是我個人對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構建策略的幾點看法和建議,希望可以給廣大教學同仁在小學數學教學問題上提供一些幫助。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