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摘 要:在小學數學低年級的教學進程中,數學題的入門歷來都是小學生所面臨的難點問題。這就要求讓學生掌握審題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正確應對小學數學的相關知識。一般來說,審題屬于解答數學題目的先決條件,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審題水平,是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數學教學;低年級;審題能力;提升措施
在平常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時常有學生因為審題錯誤導致其考試出現失分的情況。學生審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審題不夠準確,錯誤理解題目。而教師通常將這些錯誤都歸咎于學生在審題的時候馬虎大意。這就需要提升學生的審題水平,從細節著手,不斷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如此,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知識的不斷累積,其各種能力才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
一、提升低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堂當中,相較于解題方法的傳授,提升學生的審題水平來說更為重要。側重提升學生的審題水平,有目的性地加強審題方面的基本功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所以審題能力必須要從小開始培養,教師需要采用各種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使得學生的審題水平得到不斷的成長。
二、提升低年級小學生審題水平的措施
1.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審題
(1)讀題
讀題屬于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第一步,在進行讀題的時候,學生應當集中精神,清楚題目的意思,為接下來的思維做好充足的準備。教師應當依照班級中學生的不同特征,針對讀題的要求與模式做出較為明確的規定,比如,默默地、大聲地或者輕聲地讀,不添字、不漏字、句子要讀通等。低年級的小學生所具有的詞匯量較少,閱讀題目的速度也非常慢,理解能力不強,廣大教師應當針對讀題的方式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有效幫助學生讀通題目。在讀通的基礎上還需要讀懂,只有當學生在進行審題的時候,養成仔細推敲的良好習慣,才可以真正掌握題目的含義。
(2)圈重點
通常來說,應用題基本都是由句、字、詞所構成的,一般都存在重點的詞或字。許多學生在審完題之后不能掌握題目的要領,不清楚各個數據之間存在的關系,這正是因為這些學生不指導如何抓住題目當中的重點字、詞。比如,獅子體重210千克,野豬體重260千克,野豬比獅子重多少千克?這個題目當中的“比和重”這兩個詞表明了該題是求兩個動物相差多少;又如,張三有8元錢,李四的錢比張三的2倍還多3元,問李四有多少錢?這當中的“比……的2倍還多3元”則表明了這兩個人錢的數量關系。掌握題目當中的關鍵字詞不但可以讓學生順利地找到解題的方法,從而有效地避免學生出現大意的情況。
2.動手操作
好動屬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天性。然而,小學生的精神與興趣集中的持續時間較短,對于小學生來說,動手不僅屬于一種樂趣,同時也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數學題目的語言通常都較為抽象、精煉,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審題的難度加大,要想讓學生深入地理解題目意思,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拼、畫、量、折、剪、擺等方式來進行操作,使得學生能夠明白動手操作也屬于一種非常好的思維方式與審題措施。
3.動手畫畫
曾經有人提出,畫圖屬于答題的利器。數學這個科目當中的一些數據之間的聯系較為抽象,小學生通常都難以理順,然后運用圖形來進行結合,把各個數據變成對應的圖畫,就能夠直觀地展現出各個數據之間的關系。
例如,在進行“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講解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擺3個圓紙片與3個三角形紙片,使得學生能夠鞏固“同樣多”的概念,之后教師再列舉對應的情境示意圖:“農場中養了20只鴨子,8只雞,鴨子比雞多幾只?”根據圖片展示,讓學生進行討論:什么與什么相比?什么多,什么少?已知什么內容?求什么內容?從準備題目一直到例題展示,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畫圖能夠直觀地了解兩種動物數量,最終獲取答案。
導致學生解題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因為審題水平較低而導致的解答偏差是完全能夠通過加強訓練來解決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一味地將學生審題出現偏差歸咎于學生的馬虎大意,學生之所以養成馬虎的習慣也是因為教師在某些方面的教學不到位所導致的。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因此,廣大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切實掌握教學當中每一個細微的環節,在不斷地探索中提升學生的審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清.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審題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2).
[2]盧鳳喜.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1).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