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慶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深入和課堂改革的深化,教師的教學面臨不小的挑戰,反思過去的教學,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弊病,教學倦怠在教師身上都有多少的體現,課堂上老師滔滔的講,學生昏昏欲睡的聽,感覺用心又用力,效果卻不如人意。這不得不使我們去思考我們教學效率,怎樣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我們的課堂煥發光彩,讓教學和學習成為并道而馳,形成合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激發興趣;情景創設;學生地位;教學效率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化學課程在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學習方法和良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的任務,既要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同時要讓學生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激發學生興趣,走進化學的殿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中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學生對化學學習經久不衰的求知欲。
1、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的學習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做好化學實驗可幫助學生加快加深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培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使學生從內心體驗到他們親自實踐而帶來的喜悅和滿足感,有意識地把實驗所帶來的直覺興趣引導到化學變化的因果關系或對實驗本質的研究上來,例如,講到初中化學“緩慢氧化和自燃”時,不是先講概念,而是設計一個非常有趣的演示實驗:將濾紙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濾紙掛起晾干,不到半分鐘,就會看到濾紙先冒白煙,最后發火燃燒。不用火點燃,濾紙為什么能夠燃燒呢?這個實驗引起同學們濃厚的興趣,他們很想知道這是為什么?此時水到渠成,要解開這個謎,答案就在課本的某頁里。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打開課本,比平時百倍認真地看著,之后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最終找到了答案。通過這樣的教學,一種強烈的印象在學生的腦海里一輩子也不能忘記。這比起老師硬性要學生枯燥無味地死背概念其效果要好的多。
2、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興趣產生的心理基礎
“親戚是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學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和溝通,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類最微妙的能力就是愛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深愛自己的學生,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關心和幫助他們,并且聽取他們對該課程的反映,要和他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并和他們交朋友,而且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這樣學生會由對教師的熱愛,逐漸轉變為對教師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設置一些懸念,創造一種體驗成功的特殊情境,則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并使這種共鳴轉化為求知欲,進而在新知識的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突出學生地位,讓課堂煥發光彩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進一步構建高效的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確立了以前置自學提綱為載體的“4+1”課堂教學新模式。“4+1”的總體思路是:事先設計好本課的導學提綱,引導學生根據提綱的設計內容,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對于提綱設計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分工明確,人人參與,個個發言;在此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小組展示、個人展示,互相補充,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彰顯自己的個性;教師適當點撥,適時評價,把課堂教學進一步引向深入——點撥升華;最后是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目標檢測。這種教學模式,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老師“導演”作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在教學實踐中,受到了極好的效果,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重視情景創設,讓學習輕松有效
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個恰當的情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些“認識沖突”或“心理需求”,學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
1、利用化學實驗創設情景。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學習更進一步地突出了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教學活動,其直觀性、趣味性、新異性等特點更加有利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利用化學實驗創設情景時,可以采用演示實驗、探究實驗、生活小實驗、趣味性實驗等方法。例如:設計趣味實驗—“滴水生火”;根據生活常識,水火不容,但實驗中卻能用水將酒精燈點燃。在帶給學生驚奇的同時,也造成思維上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2、利用生活、生產中的事例創設情景。新課程標準提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選取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創設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真實體驗化學的重要性、生活性和實用性;更為重要的是,為大家提出實驗改革的思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比如:從生活中的食品談起,介紹SΟ2可用于蘑菇的護色、防腐以及葡萄保鮮等,然后再介紹用曝光的SΟ2漂白銀耳和一次性木筷會導致中毒,以及SΟ2導致的環境危害等問題。好奇心會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學生會迫切地想了解SΟ2的性質,找到清除SΟ2危害的方法。
3、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多媒體技術可以集合教育素材,將生動的圖片、圖像,清晰的文字顯現在屏幕上。比如,恰當運用教學課件展示微觀世界,將抽象的化學問題直觀化。
4、利用問題和認知矛盾創設情景。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問題情境的創設是當前化學情景教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對問題的提出、探究、解答來實現培養學生思維、提高其科學素養的目的。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自身的能力特長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策略,綜合靈活地運用科學探究,形成優勢互補,從而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和體驗,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