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俊邦
【摘要】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發展創造力是時代對我們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者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在其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以及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1、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
數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或很難去感覺得到的東西,這些知識僅靠口頭的描述是很難勾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思維的。這時讓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效果,創設更加直觀便捷的課堂教學情景,將所學的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由苦學變樂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創新。
2、重視提出問題 扶持創新行為
實踐證明,不能提出問題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就不會有創造性行為。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就得重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允許他們在一定范圍內犯錯誤,改正錯誤,才能扶持他們的創新行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良好的提出問題的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了問題意識之后,應進一步地從不同的方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扶持其創新行為。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問題就不可能創新,因此,應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扶持學生的創新行為,為其今后的創新奠定基礎。
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創造思維就是一種在前人、常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突破的思維,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數學教學中所研究的創造思維,一般是指思維主體自身的一種新穎獨到的思維活動。它包括發現新事物,提示新規律,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等思維過程。創造思維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獨特性、求異性、批判性等思維特征,思考問題的突破常規和新奇獨特是創造思維的具體表現。數學學科,作為思維體操學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合適的學科之一,在教學中要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作為數學教學的核心要求。
1、 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觀察是信息輸入的通道,是思維探索的大門。敏銳的觀察力是創造思維的起步器。可以說,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能有創造。首先,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其次,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等。第三,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第四,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2)、注意培養想象力。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學生學好有關的基礎知識。其次,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
(3)、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靈感是一種直覺思維,是由于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突然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是認識上質的飛躍。靈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
2、重視解題教學 發展創新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人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過程中所特有的思維活動。它不僅能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而且可以產生新穎獨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創造性的見解。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因此,通過解題教學,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學會從多個角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使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等思維素質。在解題中引導學生打破常規、獨立思考、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積極爭辯、尋求變異、放開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觀、探究多種解決方案地解決數學問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體現。
綜上所述,在數學科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我們要大膽拋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開展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讓學生輕輕松松地學習,以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質,優良的思維品質,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為社會培養每一個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磊:《實施創新教育 培養創新人才》,《創新教育學習資料精編》,71頁。
[2]賈太珍、江啟秀:《關于創新教學的理性思考》,《教育探索》,2001年第1期。
[3]郭建生:《加強對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北京教育》,1999年第5期。
[4]李蔚、祖晶:《課堂教學心理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版。
[5]袁中學、馮明才:《數學創新教育探索》,白山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