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龍
〔關鍵詞〕 數學教學;記憶能力;識記目的;理解;復習;
運用;干擾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7—0055—01
人們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形象、思想和行動作為經驗在頭腦中儲存下來,并在一定條件下重新復現的過程,就是記憶。兒童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這也是保證他們進行正常學習的必備條件之一。那么,怎樣在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進而提高記憶效果呢? 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明確識記的目的是增強記憶效果的前提
識記是記憶的開始,也是再認識與重現的基礎。識記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無意識記缺乏明確目的,識記的內容往往不全面,而且不精確。教師必須有計劃地發展學生的有意識記,使學生學得好,記得牢。要培養學生的有意識記能力,必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具體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應該讓學生知道主要記住什么,記到什么程度。
二、透徹理解是增強記憶效果的基本條件
有效地進行有意識記的基本條件是運用積極的思維方法,加強對教材的理解。對于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如果學一點、懂一點、記一點,沒有系統、透徹地理解,記憶是很困難的。因此,透徹理解是增強記憶效果的基本條件。
首先,要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充分揭示新舊教材的內在聯系。數學是一門系統性、科學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已學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兒童對舊知識記憶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熟練,對新知識的理解就越透徹,學習就會越扎實。其次,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直觀教具,用實物、模型、圖片等進行實驗或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牢固記憶。因為教具形象直觀,對提高記憶效果有很大作用。例如,講解“求圓錐體的體積”時,通過直觀教具的演示,學生清楚地看到了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三、加強復習是增強記憶效果的重要措施
復習是增強記憶效果的基本手段。小學生的記憶特點是容易記住也容易遺忘,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復習在增強記憶效果方面的作用,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復習,用復習去克服遺忘。
對于復習,首先要注意及時。復習,應該在學生還沒有忘記的時候進行,不要在已經忘記了之后再進行。如果等到忘得一干二凈,腦子中毫無印象時再去復習,就沒有意義了。其次要注意有次序、有條理、有主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復習時要把一些重要概念、法則、公式記牢。最后復習要注意分散,邊學邊復習邊記憶。不要集中起來搞突擊記憶。這就是說在數學教學中,邊講邊練邊復習邊鞏固是有助于提高學生記憶能力的。
四、運用是增強記憶效果的好方法
數學知識的每次運用,也是復習,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記憶得到強化和鞏固。學生對某些知識終生不忘,最根本的一條是經常運用。記而不用,終將遺忘,用而常憶,知識就得到鞏固。例如,學生對計算法則的記憶,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通過實際計算加強記憶。
比如,要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分數、小數四則的運算,學生熟記并牢固記憶以下知識是有意義的:10以內的加、減法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表,乘法口訣表,100以內直補數表,分數、小數互化表(20個數據),20以內質數表。
五、排除干擾是增強記憶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
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把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舊知識,促進新知識的鞏固。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利用比較、分析、歸類等思維方法進行有意識記,利用積極的學習遷移,避免干擾,增強記憶效果。
例如,進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教學以后,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與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并歸納三角形、梯形面積的各自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記憶。
?笙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