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喜
〔關鍵詞〕 數學教學;課堂提問;生活實際;
針對性;層次;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6—01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途經,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 課堂提問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應用性的精彩敘述,從中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新課改也提出,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課堂提問時,教師也應做到這一點,即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問題的背景。
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小明養了4只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根胡蘿卜(出示胡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只兔子吃一根胡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子和胡蘿卜一對一連起來)。大家看看,有沒有多余的胡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胡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胡蘿卜的根數有什么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
二、 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性質和特點,在適當的環節設計問題。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情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惑處、受阻處、轉折創新處設計問題,引發思考。一是課堂鋪墊環節。課堂鋪墊引入教學時,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問題,環環相扣,既可以復習鞏固舊知,又可以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二是在新授環節提出問題。新授階段,所提問題要求聯系緊密,啟發性強,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透徹理解新知。三是在鞏固新知時提出問題。在鞏固階段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利于知識的拓展延伸。
如,有一位教師引導學生這樣解答下面這道題:學校把360本科技書分別放在上、中、下的書架上,上層的■等于中層的■,等于下層的■,求下層書架上放多少本書?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都在苦思冥想,這時教師點撥提問:“這三層書架中每層的書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數是都相等嗎?為什么?這三層共有多少份?”經這樣一問,學生思路頓開:上層有4份,中層有5份,下層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層占科技書總本書的■,也就是360本的■。這道難題就這樣被解決了。可見教師的這一問正是問在了知識的關鍵處,指向十分清楚、明確,既疏導了學生思維的障礙,解決了疑難,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提問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
古人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边@充分說明提問要有梯度。因此,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首先要簡單明了,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喪失學習信心,從而使提問失去價值。然而,在數學學習中也會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結論難度較大。這時,教師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適合學生回答、圍繞著中心知識點的“子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最終攻克難點,實現理解并掌握知識的目的。
四、課堂提問時,要因人施問,正確評價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比較專業的問題則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回答。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或接近正確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進行表揚;對于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出積極因素,要樹立學生的信心,進行正確的評價。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笙 編輯:謝穎麗endprint
〔關鍵詞〕 數學教學;課堂提問;生活實際;
針對性;層次;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6—01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途經,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 課堂提問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應用性的精彩敘述,從中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新課改也提出,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課堂提問時,教師也應做到這一點,即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問題的背景。
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小明養了4只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根胡蘿卜(出示胡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只兔子吃一根胡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子和胡蘿卜一對一連起來)。大家看看,有沒有多余的胡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胡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胡蘿卜的根數有什么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
二、 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性質和特點,在適當的環節設計問題。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情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惑處、受阻處、轉折創新處設計問題,引發思考。一是課堂鋪墊環節。課堂鋪墊引入教學時,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問題,環環相扣,既可以復習鞏固舊知,又可以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二是在新授環節提出問題。新授階段,所提問題要求聯系緊密,啟發性強,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透徹理解新知。三是在鞏固新知時提出問題。在鞏固階段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利于知識的拓展延伸。
如,有一位教師引導學生這樣解答下面這道題:學校把360本科技書分別放在上、中、下的書架上,上層的■等于中層的■,等于下層的■,求下層書架上放多少本書?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都在苦思冥想,這時教師點撥提問:“這三層書架中每層的書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數是都相等嗎?為什么?這三層共有多少份?”經這樣一問,學生思路頓開:上層有4份,中層有5份,下層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層占科技書總本書的■,也就是360本的■。這道難題就這樣被解決了。可見教師的這一問正是問在了知識的關鍵處,指向十分清楚、明確,既疏導了學生思維的障礙,解決了疑難,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提問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
古人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边@充分說明提問要有梯度。因此,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首先要簡單明了,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喪失學習信心,從而使提問失去價值。然而,在數學學習中也會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結論難度較大。這時,教師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適合學生回答、圍繞著中心知識點的“子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最終攻克難點,實現理解并掌握知識的目的。
四、課堂提問時,要因人施問,正確評價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比較專業的問題則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回答。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或接近正確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進行表揚;對于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出積極因素,要樹立學生的信心,進行正確的評價。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笙 編輯:謝穎麗endprint
〔關鍵詞〕 數學教學;課堂提問;生活實際;
針對性;層次;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86—01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途經,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 課堂提問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應用性的精彩敘述,從中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新課改也提出,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課堂提問時,教師也應做到這一點,即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為問題的背景。
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小明養了4只小兔子(出示小兔圖)。今天,他到菜園里拔了4根胡蘿卜(出示胡蘿卜圖)給小兔子吃,一只兔子吃一根胡蘿卜(邊說邊用線將小兔子和胡蘿卜一對一連起來)。大家看看,有沒有多余的胡蘿卜?有沒有還沒分到胡蘿卜的兔子?兔子的只數和胡蘿卜的根數有什么關系呢?這樣,根據教學內容和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充滿童趣的問題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濃厚興趣。
二、 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具體知識的性質和特點,在適當的環節設計問題。教師還要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情況隨機應變,在學生學習以及思維活動的疑惑處、受阻處、轉折創新處設計問題,引發思考。一是課堂鋪墊環節。課堂鋪墊引入教學時,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問題,環環相扣,既可以復習鞏固舊知,又可以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二是在新授環節提出問題。新授階段,所提問題要求聯系緊密,啟發性強,通過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透徹理解新知。三是在鞏固新知時提出問題。在鞏固階段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利于知識的拓展延伸。
如,有一位教師引導學生這樣解答下面這道題:學校把360本科技書分別放在上、中、下的書架上,上層的■等于中層的■,等于下層的■,求下層書架上放多少本書?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都在苦思冥想,這時教師點撥提問:“這三層書架中每層的書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數是都相等嗎?為什么?這三層共有多少份?”經這樣一問,學生思路頓開:上層有4份,中層有5份,下層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層占科技書總本書的■,也就是360本的■。這道難題就這樣被解決了??梢娊處煹倪@一問正是問在了知識的關鍵處,指向十分清楚、明確,既疏導了學生思維的障礙,解決了疑難,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提問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
古人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边@充分說明提問要有梯度。因此,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首先要簡單明了,否則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喪失學習信心,從而使提問失去價值。然而,在數學學習中也會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得出結論難度較大。這時,教師可以把這些難度大的問題,分解成若干個適合學生回答、圍繞著中心知識點的“子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最終攻克難點,實現理解并掌握知識的目的。
四、課堂提問時,要因人施問,正確評價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因人而異:難度較大的問題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比較專業的問題則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回答。對學生的正確回答或接近正確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進行表揚;對于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從尊重學生的角度出發,找出積極因素,要樹立學生的信心,進行正確的評價。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認識,才能在教學實踐中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活”起來。
?笙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