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書香
摘 要: 現代初中英語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的智力因素,也開始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所謂非智力因素就是除了學生的智商外,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意志、性格差異等。本文主要研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非智力因素培養的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關鍵詞: 初中英語;非智力因素;培養策略;學習能力
一、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學好英語,首先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才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成效。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上有所改變,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給予適當的表揚,樹立學生英語學習信心。每個學生都希望能聽到老師的表揚,所以老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學生,找出他們的優點,給予適當的表揚,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其實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比如成績不好的學生課堂上好動,那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一些互動的環節,讓學生動起來;好學生喜歡被表揚,老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有難度的比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老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what,s this》教學時,該課都是簡單的對話,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容易。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兩人一組進行對話交流。A生拿著課本向B生提問: what,s this? B生回答:It,s a book.甲生拿著鋼筆向乙生提問:what,s this? 乙生回答:It,s a pen.在這種簡短對話中,學生音樂學習的自信心會被激發,教師也要適當鼓勵,對發音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對話流暢的小組進行表揚
2.多樣化教學,讓他們對英語課堂產生期待。在英語教學中,老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比如,肢體語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直接溝通式教學方法等等,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加入故事,游戲,情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給予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并給予適當的獎勵,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Don't eat in class”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編故事情境,一學生扮演教師,對學生進行 “No talking! No listening to music! No food!”等校規的介紹,一學生向教師提問“why not do this?”讓學生對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堂產生啟迪啊。
3.激發競爭意識,讓學生享受成功喜悅。學生在課堂上有競爭意識的話就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老師可以設置一些有獎競賽,讓學生有競爭的意識,積極參與到比賽中,這不僅可以讓他們主動去學習、記憶知識,還能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更加喜歡學習英語。
二、注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
什么是學習動機呢?學習動機就是學生想要達到某種目標的一種驅動力,它可以使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來達到某種學習效果。在教學當中,老師可以明確指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以及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應該努力學習英語,才能符合社會的需要。另外。老師也要幫助學生設立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激發學習動機,老師要做到以下三點,告訴學生:①英語是學以致用的。老師要告訴學生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語言,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會用到,所以學習英語是必要的。②互動式教學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營造一個全英文的教學環境,運用肢體語言、圖片、圖形,情景等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3. 改變課后作業的形式以及內容。傳統的作業形式使學生壓力很大,老師可以改變這一現狀,設置一些新穎的作業形式,比如一些親子活動,制作一個話劇等形式,使學生保持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意志力
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要完成這項學習,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力。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東西起的是引導性作用,在課下的時候學生要靠自身的努力去完成其他內容的學習。學生想要掌握好這門語言,必須經過勤學苦練,才能達到一定的成效。因此,這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以及頑強的意志力。即使有一部分學習的技巧,但是英語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詞匯,學生需要自己總結一套記單詞規律,通過反復的記憶達到自己的目標。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焦慮感,感覺自己不能學好英語,缺乏一定的自信心。這時,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明確學習目標,消除心理障礙,更好的完成英語的學習。
四、關注性格差異,注重差異教學
人與人在性格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別的。所以,在英語的學習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性格主要分兩種,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事物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在學習英語時也會積極主動,喜歡參與課堂活動。內向型的人不太善于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卻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因此。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外向型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多練習,培養他們的穩重性,內向的學生就可以設置有趣的游戲、情景,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激發他們活潑的一面。總之。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全面觀察,注重學生的差異,對癥下藥,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表現出優秀的一面,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更要適應改革,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大膽突破,正確的運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地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英語基礎。因此,在日后的教學當中,老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優點,給予適當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內在能量,這是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于悅.英語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7)
2 王俊茹.初中英語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J].考試(教研版). 2010(02)
3 李亞華.基于中學生英語學習中非智力因素培養的探究[J].考試周刊.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