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賓
摘要:
提高聲樂課堂的學習效率,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著手,提出聲樂課堂的準備工作在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上起很大作用。另外本文還提出了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備課;心理準備;身體準備等
聲樂課教學的形式一般都是個別課教學,個別課教學有著十分明顯的教學優勢,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別教學。專門解決問題,針對性強。但也存在著弊端,由于聲樂教學的特殊性,課堂上總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這兩個極端。課堂上聽不懂接受不了,不僅意味著學習時間的浪費,也預示著聲樂學習危機的到來。我們要了解聲樂課堂學習的特點,根據特點努力搞好課堂學習,提高聲樂課堂的學習效率。具體應當如何做呢?
一、教師要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
(一)認真備課
教師在講課之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認真地進行備課。聲樂教學沒有教本,雖然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辦法,但實際課堂上則近乎是即興是的。依據學生當堂的情況而采取的相應的辦法,故它又是隨時變化的。為適應這變化,在備課時對聲樂藝術有較全面、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備課時不僅要掌握過硬的聲音技術,同時在準備新的歌曲時,要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詞、作品的背景材料。還要收集有關的音響資料。在演唱及配置伴奏上要符合作品的要求。既要準確無誤,又要富于表現力。這就是“要當好教師,必須先當好學生”的道理。
(二)了解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教學過程中認識的主體。教學最終的結果應落實到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上。所以說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了解學生原有的聲樂基礎,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與授課方案,并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決定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可根據每一節備課情況,對學生進行研究。研究學生歌唱發音中的長處、短處及存在的問題。考慮學生在接受聲樂技能時應當怎樣引導和啟發。這樣在備課時,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與授課方案。并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點,決定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合理的安排教學進度,才能確定每一課題的教學目的、任務及要求;才能分析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研究因材施教的措施。才能對聲樂課的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學生是一項非常細致的工作,應當過細地做好它。
(三)制定計劃
聲樂教師在上課前,除做好上述兩項準備工作,還要把準備工作最終落實到寫好兩種計劃上。其一是學期教學計劃。這種計劃應該在學期或學年開始前制定出來。它的內容包括:學生情況簡要分析,本學期或本學年的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內容、要點與課時安排,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其二是制定好課時計劃。它是準備工作中最為深入和具體落實的一步,對保證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制定好課時計劃首先要根據學生情況確定每節課具體教學內容,其次要深入鉆研教學,分析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目的與要求等。最后根據重點、難點、合理地安排好教學過程,細致地考慮教學步驟與教學方法等。在課堂上講課,要盡量按課時計劃進行,以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在聲樂教學中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往往與原來的設想距離較大。教師應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生情況,接受能力,靈活運用以便及時上好每一節課。
每節課后,要認真寫教學后記,總結課時完成情況,記載尚未解決的問題,以便補救。點滴成功的經驗,也要不斷地積累起來,不棄涓涓細流,定能匯成浩瀚的知識海洋。
二、學生要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
(一)心理準備
有的學生只要一上聲樂課就膩煩,見到老師就反感,覺得上課沒意思,完全沒有求知的欲望和向老師學習的謙虛精神,總盼著快點下課。這種厭學的心理狀態,聲樂課堂學習往往收效甚微。有的學生一見老師一上聲樂課就分外高興,十分興奮,總盼著上課時能向老師學點新知識,解決些新問題,老師在他們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種積極的學習心理狀態,能很好的發揮學生在聲樂課堂上的主動性,對于聲音技巧的發揮,情感的表達,起著很大的作用。極大地提高了聲樂課的學習效率。
(二)知識準備
知識準備主要通過聲樂學習的課后練習與預習來進行。預習時掌握新歌曲的音準,節奏,記住歌詞的內容等。如果上課時因為這些而影響到聲樂學習的進展,那就說明上課前的預習準備沒有做好,需要及時調整。
聲樂學習的課后練習,是鞏固聲樂課堂教學的必經之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堅持不懈地練習,才能不斷進步。練習時如果與上課時的感覺有較大差異,休息一下靜心思考,再進行練習,千萬不能急躁,每次練習都要有一定的間隙。練習應該有計劃,情緒好的時候不要過分多唱,情緒不好的時候盡量少唱。在練習的同時,也進行一些輔助性學習,可以借助聆聽唱片,選擇真正優秀的演唱家的演唱,在聆聽優秀歌唱家演唱的同時,注意他們的歌唱方法,也可以增強學生對聲樂藝術的審美能力。練習的時候,要講究練習質量,努力集中注意力,按照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要求盡快地改正缺點,養成良好正確的歌唱運動習慣。
(三)身體準備
學習聲樂需要健康的身體。要具備良好的體質,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強身體的靈敏度,鍛煉大腦思維反應能力,讓自己經常處于積極能動的狀態,有利于學習歌唱,同時也能夠增強身體素質。但不能讓身體始終處于疲勞的狀態,那樣不利于歌唱,甚至影響健康。
大部分體育運動可以幫助鍛煉與歌唱有關的肌肉和身體協調。譬如仰臥起坐、俯臥撐等運動可以增強腹部肌肉能力;適度的跑步、游泳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耐力;體操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敏度;太極拳一類比較靜的運動可以幫助氣息的調節控制;現代的健美操對提高身體協調性也有很大幫助。
(四)物質準備
物質準備就是把上課用得著的書、歌本、筆記本和MP3、錄音機、磁帶、小型音響等上課可以用著的學習用具在課前準備好,以免上課時因為這些用具而影響上課效果。每個學生都應當養成上課前整理好學習用具,做好課前準備的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學生在聲樂課學習之前,如果在心理上,知識上、身體上、物質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那么在課堂學習時才有可能提高學習效率,否則就會白白地浪費時間。
三、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的教學方式
一對一的個別課的聲樂教學針對性很強。對于練習聲樂的主動性比較差的學生,如果還是按照一對一的個別課形式,每周一課時,這部分學生可能上完聲樂課之后就不會再自己練習了。如果我們把個別課改為集體課或小組課安排為每周4課時,兩課時為一次,這樣一來,這些學生也至少可以比上個別課時每星期被迫多練幾次。集體課與小組課的優勢不但能解決課時問題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練習,而且學生們可以觀察到或者學會解決別人問題,學會與自身問題不同的、自己沒有遇到過的問題的解決辦法。還可以更加直接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集體課上幾十個學生一起練聲,一起歌唱,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調動了學生學習聲樂的情緒。教師把幾十個學生集中在一起,多講解一些聲樂知識,并根據這些知識進行發聲練習,歌唱等教導。把作業布置給學生,然后在下一次的課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組,把情況相似的學生分在同一個組里。要選擇聲音特點、歌唱方法接近的學生組成。他們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和促進。在集體課與小組課中選擇聲樂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帶頭,樹立榜樣,帶動全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形成全體學生對聲音概念的正確認識。
總而言之,老師在講課之前,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認真地進行備課。在課堂上,老師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聲樂學生的課堂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的速度和方法。老師用生動的表情,動人的語言,形象的手勢,以及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多樣化的聲樂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再加上老師的榜樣,密切的師生關系,誠摯的師生情誼,使聲樂課堂教學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有這一切,都能極大地提高聲樂課堂的學習效率,極大地提高學生接受知識和增強能力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