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完善,社會融資的方式呈現多元化,給中國傳統的存貸業務帶來一定沖擊,而成本低、收益好的中間業務越來越得到銀行的青睞。本文首先指出了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背景,以中國五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為例,分析出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指出中國中間業務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在銀行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間業務 發展現狀 經營管理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步伐的推進,外資銀行的競爭增大了國內銀行的壓力,加之受當前國內外經濟低迷的影響,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這些都迫使銀行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顯示,2013年5月份,我國社會融資總規模是10956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總額是7539億元,同比減少723億元,而企業債券融資額是976億元,同比增加143億元。上述情況表明,商業銀行目前亟須改變以存貸差為收入的經營模式,而作為風險低、收益高的中間業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其作用越來越受到商業銀行的重視。
二、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現狀
(一)非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比重增加
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由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兩大部分組成,傳統的存貸業務組成了銀行的利息收入,中間業務的收入組成了非利息收入。中國商業銀行非利息的收入占利息收入比總體呈上升的趨勢,其中中國銀行非利息收占比最大,在2010年達到了46.15%,雖然這幾年有所波動,但是占比始終達到了40%以上,但是從整體而言,我國的中間業務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非利息收入的占比總體在25%左右,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60%的水平。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盈利能力分析
根據上市銀行的年度報表,我們以五大商業銀行的利息支出占利息收入的比作為利息收入的成本,非利息支出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作為非利息收入的成本進行分析比較,中國五大商業銀行的傳統存貸款的成本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平均利息收入成本在41.18%,擠壓銀行的盈利空間,對商業銀行將來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中間業務由于較少動用銀行的自有成本,具有成本低、風險小的特點,相較于利息成本,中間業務具有絕對的優勢。
三、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中的問題
(一)中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體系制約中間業務的發展
在中國1993年實行證券、保險、銀行分業經營的制度,中國銀行法也在1995年做出規定,規定商業銀行只能從事傳統的銀行業務,不得從事證券類,投資類業務,不得投資于非自用不動產。誠然分業經營和監管的模式降低了中國金融業的市場風險,但同時在現實中制約了中間業務的發展,因為中間業務大多屬于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間交叉經營的領域。所以,國家的宏觀金融管理政策對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范圍的限定,壓縮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空間,使商業銀行無法推出開發出綜合性、多層次、便捷性的中間業務產品,難以提高業務的集約水平。而在西方普遍實行混業經營的制度,保險業、證券業、銀行業三者之間相互滲透,機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了中間業務的發展,提高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二)中間業務收費情況混亂,經營不規范
中國中間業務收費標準主要有央行的《支付結算辦法》、商業銀行自己制定的收費規則以及由客戶與銀行確定的協議等。由于收費準則制定的多方性,造成收費行為不規范,缺乏公平競爭原則。有些商業銀行開展中間業務的目的是贏得客戶基礎,為開展存貸款業務服務,不利于商業銀行作為獨立業務的開展。是為了成本與收益不對等,有些銀行為了占領市場,相互壓價,甚至出現零收費,造成了成本和收益的不對稱,非理性競爭減少了商業銀行的收益,使一些較好的中間業務產品夭折,嚴重制約著中間業務健康開展。由于中間業務在中國發展時間短,市場不成熟,并且某些中間業務(個人咨詢、理財等)具有個性化的特征,因此實行完全統一收費標準也不現實,所以,加強研究中間業務的收費標準迫在眉睫。
(三)缺乏專業人才,中間業務產品創新不足
銀行的中間業務是知識性業務,涉及面廣,具有集技術、人才、信息、信譽和資金于一體的性質,是銀行體系中的高技術產業。中間業務的發展需要精通銀行業務及計算機、證券、保險、法律等各種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而中國商業銀行在該領域的人才嚴重不足,各大商業銀行普遍缺乏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高素質人才。人才的匱乏造成了產品設計創新的不足。
四、中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法規,積極做好應對措施
針對全球銀行業混業經營的大趨勢,中國人民銀行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解除中間業務發展法律瓶頸。擴大當前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種類和范圍,允許信譽較好的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在交叉領域相互代理業務。同時繼續完善對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審批制度,提高審批效率,簡化審批環節,加快創新速度。
(二)加強管理,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
統一的收費標準的制定是中間業務的關鍵。金融管理部門如人民銀行、銀監會須加強對中間業務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中間業務管理的細則,明確收費管理權屬,制定中間業務合理的收費標準;給予商業銀行根據市場、客戶、風險、成本等因素采取一定浮動的權限,規范金融市場,防止商業銀行間的惡性競爭,同時加大違規的懲罰力度。
(三)引進優秀人才,開發創新產品
注重人才開發,培養高素質的中間業務人才隊伍對于中間業務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商業銀行要引進一批具有金融、法律、計算機等多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建立在職員工培訓機制,為員工提供再學習的機會,使其能了解并參與中間業務的設計開發。
參考文獻
[1]連平.21世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機遇、策略、管理與實務[M].金融出版社.
[2]張繼華,溫福東.差距明顯空間廣闊——中、外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比較[N].證券時報,2002.10,14.
[3]曹萍.銀行中間業務國際比較[N].國際金融報,2007.07,23.
作者簡介:黃鵬(1990-),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