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國關于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事件屢見不鮮,丑聞迭起,其惡劣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及發展。本文在國內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目前我國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動因及手段兩個主要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三點有效防止和發現財務報表舞弊的對策:規范審計程序;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企業外部治理機制建設。總之,財務報表舞弊的治理是一項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努力的系統工程,以期最大限度減少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
【關鍵詞】財務報表舞弊 審計 內部控制
近些年,我國關于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事件屢見不鮮,丑聞迭起,其惡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及發展。財務報表舞弊問題的研究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學術界及實業界共同關心的課題之一。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財務報表舞弊的基本特征為:具有隱蔽性,通常以各種手段和方式來掩蓋、粉飾,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具有主觀性,是有預謀地進行謊報重大財務事件的行為;具有違法性,是一種與法律法規所不相容的行為。本文試圖通過對財務報表舞弊形成機理的分析探尋影響財務報表舞弊的影響要素,從而提出治理財務報表舞弊的有效性建議。
一、目前我國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動因及手段分析
(一)動因分析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41號—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考慮》的相關規定,有必要進行財務報表舞弊的動因分析,從而及時發現和預防舞弊:
其一:經濟利益的驅動。也就是說,企業進行財務報表舞弊,主要是企圖通過利潤操作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業績或盈利能力的判斷,其目的可能是偷逃或騙取稅款,或是騙取銀行貸款等。比如一些經營業績欠佳,財務狀況不健全的企業,為了達到向銀行申請借款的目的,可能會通過虛增資產、減低負債以及夸大利潤的方式來實現改善財務指標的目的。
其二:政治利益的驅動。這主要是在國有企業更為明顯。企業的高管通常是由政府部門指任,其任期內的政績與其經營的業績密切相關,此外企業實施會計舞弊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迎合政府與上級部門的某種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是為了本地經濟社會的發展,維護地方的良好形象,需要有一些支柱性的產業,為此縱容一些企業的舞弊行為。
(二)手段分析
實踐表明,財務報表舞弊的手段變化多端,因此為了更有效地識別被粉飾的財務報表,就需要掌握財務報表舞弊的手段:(1)利用會計政策。一些企業為了獲取經濟利潤,不惜通過不當的會計政策進行財務舞弊。比如為了避免我國稅務工商部門的管理,將期間費用直接轉入“其他應收款”;將超出企業經營范圍的各項業務反映在“其他應收款”賬戶,成為“小金庫”的資金來源等。(2)利用關聯交易。由于目前我國關于資產委托經營的有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這很容易導致企業利用和控股股東之間的委托經營關系進行一些財務舞弊事件。(3)利用不恰當的信息披露。比如對一些重大訴訟案、借款的限制條件以及對企業不利的重大突發事件等未能進行恰當的披露。(4)利用遞延費用。一些企業玩弄減值準備操縱利潤,其方式主要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銷。
二、企業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對策和思考
整體來看,企業發生財務報表舞弊事件的機會主要源于三點:對于企業財務舞弊的懲罰措施力度不夠;信息不對稱是企業進行舞弊行為的根本條件;企業的內控機制不健全等。為了有效防范和治理財務舞弊的發生,本文將結合現代風險管理理論,對財務報表舞弊的審計對策進行具體闡述:
(一)規范審計程序
1.財務報表舞弊跡象的準確識別。財務報表舞弊審計的關鍵就是對審計事項是否存在舞弊跡象進行職業判斷。
2.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通過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做出科學評價。
3.制定審計計劃。首先是建立審計小組,邀請有經驗或有特別技能的審計師或專家參加;對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進行調整,以適應會計報表整體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水平。
4.實施審計,尤其是進行風險再評估及修改審計計劃,為此擴大審計測試范圍或修改審計程序,以對確定的審計意見提供合理的保證。此外,還需要強調的是審計方法的優化也很重要,比如職業懷疑、分析性復核、管理舞弊導向審計等。
(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
1.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從而有效遏制管理層舞弊。為了更好的解決“內部人控制”及監事會形同虛設的問題,需要從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抓起,有效發揮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的作用,一方面不斷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與企業管理層關于重要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的分歧情況的有效監管,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審計師與企業管理層的勾結行為。
2.要實行控制的自我評估。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進行科學評估,具體評價內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及其實施過程的影響和效果,從而更有效地防止舞弊和錯報的發生。
(三)強化企業外部治理機制建設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基于目前一些企業信息披露的不及時、不充分、選擇性披露、虛假披露等問題,要求從信息披露準則的制定和信息披露規則體系兩方面進行完善,從而實現對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客觀地跟蹤和監督。
2.加大對審計舞弊的懲罰力度,尤其是加大對審計人員經濟利益方面的懲罰措施,比如取消證券從業資格、暫停執業及市場禁入等處罰手段。
3.為了避免審計收費的隨意性,需要在加強審計費用披露制度的前提下,建立統一的審計收費標準,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企業通過審計收費來進行意見的購買行為。
4.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的信用評價機制。為了提高審計報告的質量,需要在審計行業推行信譽評價機制,并不定期將會計師事務所的信用情況對外公布,有效阻止審計人員的違規違法操作,從而抑制企業管理層財務報表舞弊行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財務舞弊及審計方法的分析,將有助于豐富現代審計理論,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審計人員有效地進行識別財務舞弊及控制審計風險具有借鑒意義。但是財務報表舞弊的治理是一項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努力的系統工程,比如財務報表舞弊審計意見模型等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調研和研究,以期最大限度的減少審計風險,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朱靚.財務舞弊之事前預警機制研究——以審計報告作為切入點分析[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4(01).
[2]陳志剛.淺析財務報表舞弊及其防范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3(09).
[3]劉曉波.淺析財務報表舞弊審計對策[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簡介:吳東芳(1973-),女,江蘇南京人,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會計,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