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坡
摘 要:現代社會是一個物質發達、競爭激烈的社會,企業要保持競爭力,獲得足夠的效益。企業都是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追求最大的經營利潤,控制成本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
關鍵詞:成本控制;預算管理;重要性
一、成本的概念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用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價值的貨幣表現,也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費的資金總和。
二、成本的分類:成本一般可分為生產成本和期間費用
(一)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
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制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制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二)期間費用一般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 而發生的各項費用。管理費用屬于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益。包括: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用、折舊費用、修理費用、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公司經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待業保險費、董事會費、咨詢費、審計費、訴訟費、排污費、綠化費、稅金、土地使用費、土地損失補償費、技術轉讓費等。
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凈損失(有的企業如商品流通企業、保險企業進行單獨核算,不包括在財務費用)、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如債券印刷費、國外借款擔保費、等。
銷售費用:企業在銷售產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勞務等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由企業負擔的包裝費、運輸費、廣告費、裝卸費、保險費、委托代銷手續費、展覽費、租賃費(不含融資租賃費)和銷售服務費、銷售部門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以及其他經費等。
三、成本控制的作用
(一)有效的成本控制是降低企業成本、增加盈利、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在銷售收入等其他指標不變的情況下,對成本實施有效控制,努力降低不必要的消耗,實現成本預期控制的目的,可以增加企業盈利、提高經濟效益。
(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指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生產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預測、決策問題,無不和成本有關。例如產品價格決策、訂貨決策、銷售決策以及投資決策等等,都需要以成本資料作為分析的基礎。所以,如果沒有真實、全面、及時的成本資料,要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活動做出恰當的決策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而成本控制系統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建立良好的成本信息反饋制度。
(三)有效的成本控制,是改進企業經營管理,完善經濟責任的重要途徑。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嚴格劃分經濟責任,使各項成本指標層層分解,具體落實到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及個人,使每個責任者對在降低成本中所應承擔的責任、目標有明確的認識,使各項措施真正得到貫徹執行。通過對各個單位進行成本的考核與評價,促使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完善企業的控制制度。
四、成本控制的措施
成本控制分二部分,一部分生產成本控制,一部分是期間費用控制。
(1)生產成本控制主要在于生產部門及生產車間,主要是各項消耗的控制、工資、水電費用、制造費用的控制,對于各項消耗的控制,能定量控制的不采用定性控制,比如啤酒生產企業的酒損、蓋損、標損,都采用定量控制,根據歷史數據制定計劃消耗指標,每個月用實際消耗數與計劃數進行比較,分析指標的升降原因,并與獎金掛勾,超計劃罰,節約進行獎勵,促進職工節約降耗的熱情。并且每年根據上一年的情況進行指標的調整,使制定的指標更具有合理性。工資要與績效掛勾,比如說完成一定產量獎勵1萬元,完成這個產量需要工人10人也行,
9人也行,但是9人情況,每個人得的獎勵就比10人得的獎勵多,但人多干活輕松,人少可以多得錢,在獎勵的激勵下,車間管理人員會選擇少用一人多得獎金的方式,這樣對于企業來說,在同等支付獎勵情況下,少支付一個人的基本工資,達到減資增益的作用。水電費用的控制與各項消耗控制一樣的方法,進行定量控制。制造費用采用車間管理人員定額承包的方式管理,根據電流歷史情況先制定出每個月的計劃定額。當月費用超過定額的進行處罰,節約的進行獎勵。通過上述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
(2)期間費用控制主要在于管理費用控制,將可管理費用按照歷史情況,給各部門制定定額,并且要細劃到管理費用的各項目,也就既要按部門也要按管理費用項目進行管理。按月考核各部門管理費用控制情況,超定額的進行處罰,節約的進行獎勵。并且分析每項管理費用升降原因,進行分項進行控制。
期間費用中廣告費用的支出對于企業來說通常是巨大的,因此,對廣告費用的支出,單獨進行控制。企業應該有健全的預算控制制度。在我國運用較多的一種廣告費用預算控制方法是目標廣告達成法。其執行方法為:先樹立一定的銷售目標,然后決定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所必需的廣告活動及其規模的范圍,據此做出充分的廣告預算。其優點是方法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容易被企業接受,按照這種方法可以保障廣告費用既不會造成浪費,也不會出現不足。缺點是這種方法以確定廣告目標為前提,但廣告目標往往難以量化,因此很難提供準確的依據。而且由于廣告在刊播時可能出現各種偶然的因素,對廣告效果的預計很難做到準確。其他的控制方法有:銷售百分比法、毛利百分比法、競爭對抗法、任意支出法等等,各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使廣告費用的支出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與計劃比、與定額比,如何進行獎罰,要提前制定獎罰細則,執行時參照細則,要有章可尋,不能無目的的罰款,獎罰分工,才能更好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高低決定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就關系成本的高低,員工效率低造成各種消耗的上升。
五、結論
長期以來,人們的認識存在一種誤差,認為成本的控制是財務人員的事情,與他人無關。導致懂成本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成本,從而造成一些有效的控制方法不能有效使用,因此造成材料利用率低、設備效用差、技術及產品的儲備不足、價值轉移和價值增值過程中的無用環節及資源浪費過多等現象。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成本控制是企業的方面的事,所有的部門全員都要參與,財務部門只是核算與分析的部門。因為企業的成本表現為生產經營全過程中的物化勞動與活勞動的耗費,成本的形成是企業內部各部門、各環節的各項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成本控制的主體應該包括對企業成本的形成和發生負有責任的影響者與參與者。企業的決策層決定和影響著企業成本形成的基礎條件,工程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影響著產品設計和生產成本的耗費水平,供應、銷售部門人員的業務活動影響著材料物資的采購成本和產品銷售費用水平。也就是說企業成本的發生與各階層、各部門、各員工的活動相關,與產品生產的各環節相關,應將全體員工、特別是對成本發生負有責任的員工視為成本控制的主體。讓每一名管理人員和每一名職工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使成本控制成為員工自覺的行動,貫徹到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在企業內部形成全面的、全員的成本控制系統。
參考文獻:
[1]王振華等. 《成本會計學》.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頁
[2]李永延.《成本均衡管理》.云南大學出版社 2012年5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