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根據中等專業院校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更新教學觀念,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培養出合格的語文教學專業人才。通過對教育部頒發的相關文件學習,我們可以對中等專業院校中,語文學法更加深入的學習,將這種精神一直延續下去,針對中等專業院校語文教學,在課堂中,語文教學要學會實踐,這就要看老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了,用培養中等專業人才作為理念的指導方法,通過一些較為新鮮的觀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把教、學作為一個整體,從而實現教師在對語文教學課程的最好設計。
【關鍵詞】中等專業院校 語文教學法 教學設計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語文是關于漢語和以漢語言文字為載體的中華文化的人文學科。語文教學法是一門研究語文教學本質和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具有語文專業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應用教育理論學科。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在中等專業院校執教語文教學法這門課程,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語文教學人才,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以下是本人關于中等專業院校語文教學法課程教學設計的一點淺見:
1. 整合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
現行的教材覆蓋面廣,內容豐富,很難在有限的課時中全部講完。因此教師要整合教材內容,將類似的部分放在一起串講,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進一步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一部分不需要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則作為課外作業布置給學生,由學生自習完成,教師只需要進行略講,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即可。
筆者對教學中等專業院校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初讀。這是讓學們對全本書進行閱讀,從整體上對教材結構進行整理,教師可以從教材當中著手,把教材的內容還有結構詳細整理出來,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如果目錄不明白,那就沒辦法繼續做學問了,目錄和提綱非常重要,教師對學生指導的時候,應該從目錄開始。②細讀。這可以理解為,讀讀每一個題目,還有每節課的前言,這樣也會了解課程的內容,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一個思考列表,把一些內容盤羅在一起,在學生的腦海中有一個整體印象,這在語文教學中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2. 加大課前預習任務,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中等專業院校的課程較多,課程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卻很少,因此要加大課前預習任務,加快課堂進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上一節課的末尾就布置下一節課的預習作業,正式上課時收集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學生的疑點難點進行解答,課后要布置課后練習和下一節課的預習任務。
同時,多做課前預習也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學生從教后指導他們的學生進行自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加大課前的預習,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學生自己進行思考,這樣獨立的思考方式會讓學生能力慢慢地體現出來,學生在學習當中,慢慢的將知識融入在內容中,這樣一來,學習也會有成就感,激發出學生的成就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有一些準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了預習、閱讀,學會了動腦、最后把學的內容理解透徹。這便會讓學生有一種學習的快感。讓學生懂的一些預習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3. 精心設計開場導入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開場導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序幕,是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完成課堂教學目標的第一步。開場導入方式的方法有故事導入、多媒體教學、模擬課程內容情景等。開場方式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緊扣教學目標和要點;要有直觀性、啟發性,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開場方式還要兼顧趣味性、藝術性,發揮教師的教學魅力;當然,導入方式也要簡潔,不能喧賓奪主,占用了主要內容的授課時間。
對于開場導入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1. 抓住領題,明確重點。2. 直截了當,省時提效。3. 以舊帶新,自然過渡。4. 設疑導入,提高學習興趣。5. 創設情境,優化學生的思維空間。6. 謎語導入,開拓思維 。
新課的導入有很多方法,除了上面敘述的以外,還有一些音樂、游戲、聽故事、表演、畫畫等導入方法,但我們在導入新課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 求變,有靈活性。2. 求精,有概括性。3. 求巧,有趣味性。
4.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時間畢竟有限,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收集相關課程資料;上課伊始,用精彩的開場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交流學生的預習情況,做出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和學生共同學習書本內容,探討如何實施課本所傳授的教學知識;鼓勵學生結合學習和討論的心得,進行模擬教學,檢驗所學的知識、強化學習效果;課末,課堂情況進行總結,并布置下一節課的預習任務。教學內容的安排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學生掌握為目的,不可呆板地按部就班。
總之,教師應牢牢把握中等專業院校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培養出合格的語文教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勁松.試述新課程下的“教”與“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44(11):112-114.
[2]吳劍平.新課程中教與學共同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45(13):102-104.
[3]謝荷青.論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師文化——從文化代理人的角色談起[J].考試周刊,2011,51(16):119-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