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意斌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原來的教育模式有待改進。通過摸索學生、家庭、學校、社會的關系,利用各自的有利點和各自在教育中的優勢,結合現代教育實際,創新教育方法。解決如何在學生、家庭、學校、社會四方面產生教育合力作用,四位一體,取得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教育合力;學生主體;家庭;學校及教師;社會;四位一體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進步,競爭日益激烈,社會對學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知識結構不斷的發生變化,原來陳舊的教育模式不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怎樣才能是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并在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變化是外因和內因相互影響的結果。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因素,任何有利的外因都可以促進事物向好的方面發展。能夠影響教育效果的因素都不能忽視,要把握教育的有利方面。我把教育的幾個有利影響方面總結為學生主體、家庭、學校和教師、社會環境。只有這四個方面不斷的磨合,自身的不斷完善,才能使教育事業出現穩定進步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要重視這四個方面的教育合力作用。
一、學生主體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成敗關鍵在于學生的整體素質優劣。辯證法認為外因只能通過事物的內因影響事物,事物本身必須有主觀能動性。那么,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要怎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呢?我認為首先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學生要認識到自己是來學知識的。在現代知識技能時代,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以后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擔負起自己應盡的社會和家庭責任,從小就要培養競爭意識。學生主觀能動性產生了,學生就會產生對學習的強烈意愿,迫使自己克服困難,千方百計地爭取學習的機會和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自己將來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種精神上的動力,學生可以在自己心目中樹立自己學習的榜樣,制訂自己短期和長期的目標,知道將來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并為之而付出努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學習中的樂趣。學生可以進行多樣性學習,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各種增進記憶理解的方法,并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和總結。發現每個學科中存在的規律,并把握住規律利用規律,尋找一套適合自身和相應學科學習的方法。注重效率,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勤學,勤思,勤問,要有懷疑精神和創新精神。同時要注重培養自己不怕苦累,不畏困難挫折,敢想實做的精神和通過努力成功后的成就感。把學習當成自身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后有自己固定學習的時間和安排。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培養自己強烈的上進心和表現欲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二、家庭
在人類社會進化過程中,家庭是孩子獲得生命的起源,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間,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場所,因而,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伴隨終生的、最具影響力的重要環境。家長(含監護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第一責任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組織、任何外人不可替代的。人類文明史也提供了這樣的啟示:家庭教育對于每個人來說,是最早且最易銘記的啟蒙教育,所以是教育之源。家庭教育伴隨著孩子成長的全過程。成功的家庭教育就使得孩子教育成功了一半。家庭在哪幾方面的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有影響呢?
1.重視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應該非常精心地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父母應該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每一個生活細節,讓孩子沐浴在和諧、文明、健康、寬松的家庭氣氛中,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進取的性格。
2.重視家庭活動的開展
生動、活潑的活動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家庭完全可以以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如,春節期間開展“受歡迎的小客人,受稱贊的小主人”實踐活動;在婦女節、重陽節期間開展“媽媽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動;在中秋節期間開展“我愛我家”的系列家庭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家長以“情感”的橋梁,以“親情”為紐帶,適時對孩子進行教育。構造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孩子樹立平等、契約、寬容、創新、共生的現代意識,讓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同時也為進一步進行學習習慣教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障。家長平時就應規范孩子在家的學習行為,和孩子約法三章。合理的安排孩子在家的休息和飲食,給孩子一個固定的、合理的作息時間。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作為家長有責任對孩子平時在家的生活學習進行監督,同時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重視孩子理想的培養,適當地表達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嚴格要求孩子說話算話,合理利用獎懲,培養家長在孩子面前的威性,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合力。
三、學校及教師
學校教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的未來。在學生時代,學校成為學生初步接觸社會的一個平臺,不但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環境,同時為學生初步交際提供機會。為學生接觸社會做準備,使其掌握基本社會生活能力,無形中成為學生聯系社會的紐帶。此時也正是學生性格形成,身體發育和社會意識產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學校是學生生活的第二個家。
1.學校硬件建設
第一,必須要一個安全穩定的學習環境。這就要求學校對學習日常規范管理,不能隨意更改;第二,學校硬件設施建設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學生視野不斷擴大,那么對教學的要求和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教學環境的舒適度。學校舒適度作為吸引學生的手段之一,要求學校能提供安靜、熱烈學習氛圍的同時,更要對教育環境進行評估,看是否學生對學校產生親切感;第四,學校領導班子建設。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教育得以有力有序實施的保障;第五,后勤和醫療保障。有力的后勤醫療安全保障是學校正常運轉和發生意外的有效解決途徑;第六,學校監督和溝通機制的建立。學校怎樣才能使得教學效果更加突出,這就要學校能多渠道獲得信息,解決問題,并把教學落到實處。學校利用現代網絡和現代通訊建立家、校、師溝通平臺。
2.學校軟件建設
教師是學校的第一有力資源,知識面的寬窄,知識積累的多少,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接受教育資源的優劣,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知識。教師應深度把握認識教材,講究不同的知識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鼓勵教師適時進行現代技術授課。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心理把握的能力,對學生情況及家庭進行了解。迎合所教授學生階段進行心理教學。提倡教師自主正確的拓展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師氣質的培養,保持良好的教師形象。在教研方面應多鼓勵教師參加學術交流會及研討會,鼓勵教師對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利用。注重年輕教師的一對一和多對一的培養,狠抓班主任工作,定期進行交流學習。
3.溝通交流平臺建設
第一,學生、學校、家長。教師的交流溝通、交流反饋平臺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現代通訊設備建立,及時有效地進行聯系解決;第二,學校應定期為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學生之間,班級之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提供學生才藝和能力展現平臺,鼓勵學生和教師一同參加各種有益比賽。學校之間進行互動,讓學生和教師都得到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四、社會
社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載體,是培育各行各業的土壤。對教育系統來說也存在著積極重要的作用,然而,社會確實是教育系統最易遺忘的一個重要部分,或者說是社會教育的作用和影響資源還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社會作為學生渴望接觸和必將接觸的外界事物,社會對學生志向的形成有著直接和直觀的影響。怎樣利用好社會的有力資源?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并把行動落到實處。配合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進行更有利的滋養。
(1)教育系統在有條件的市區聯合相關部門進行教育試點。結合現代技術積極探索系統教育模式并使之完善。(2)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根據自身情況組建相應的系統教育模式、科研小組,專人專組負責,定期進行交流討論。(3)建立現代信息溝通平臺。①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網站開設專門學校與主管部門交流網頁。在社區或鎮政府網站開設家長、學校、社會溝通網頁。在學校網站開設學校、學生、家長溝通網頁;②利用基本通訊網絡建立學校、家長溝通督促平臺。如,手機家校通等;③教育媒體建設。教育電臺的規范制作和運行,教育電臺要覆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讓學生和家長都有自己的參考和借鑒。特別要進行學生心理和榜樣教育,還要讓學生深度了解社會,利用電視媒體的獨特優勢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條件的學校開辦校級電臺進行教育。(4)利用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進行教育。①利用好校所在社區和所在鎮的櫥窗或適當位置,對學校和學生進行宣傳表揚。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家長的督促作用;②普及法律,在學校學法的同時,每期不定時邀請當地公安機關和消防部門進行法制安全。增加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安全保護能力。(5)校企互動。①組織學生參觀優秀企業。了解優秀企業的成長過程和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參觀企業的研究成果和先進設備,了解企業文化。讓學生在互動中獲取知識和樹立理想;②適時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來學校進行演講教育;③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定時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前讓學生接觸社會工作,規定每學期必須完成的社會實踐時間。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競爭和獲取知識,鍛煉學生心智。(6)學生校外生活的保障。由對應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組建中小學教育資助體系,發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企業捐資。穩抓確實困難的學生保障,讓其公平的享受教育。同時舉行愛心人士和企業溝通平臺,造就社會齊力辦教育的良好氛圍和影響。(7)真正形成學習型社會。社會各界定期組織研討會和學習周,讓社會都處在不斷進步和不斷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間接影響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和增加學習意識。
學生的成長是多方面影響的結果。要想使學生更加健康地學習成長,不但不能忽視主體,而且要在細微處重視影響學生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綜合直接和間接影響學生的各方面。學生、學校和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環境四方面的微妙聯系,和其各自在教育事業中所起的作用又是無可替代和至關重要的。我們要充分利用和挖掘這些潛在的資源,四個方面更好的默契配合將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學生、家庭、學校和教師、社會環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要特別重視教育合力的作用,四位一體,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完善和學生主體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湖南省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