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英
摘 要:活用國培資源,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做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國培資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
“國培計劃”遠程培訓是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極大關懷。下面談談怎樣活用國培資源,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教學設計力求目標可行
在國培學習“專業知識與方法篇”這個模塊中,參培教師學習了關于教學設計方面的知識,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就屬于白教授所說的“模糊教學”。因此,教師意識到要在教學設計中追求“目標可行、關注學情”。
教師上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布盧姆說過:“有效的教學始于準確地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要提高數學課的教學質量,必須增強目標意識,克服盲目性和隨意性,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興趣、認知和心理發展規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導學案在設計學習活動和開展學習活動時,設置有差異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資源和評價標準,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活動的個性化。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西師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決問題》例3“等積變形”時,教師關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親身經歷了“變”與“不變”的辨析過程。根據學情,教師聯系生活實際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明白什么是等積變形。(2)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利用轉化的策略解決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實際問題。(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數學的應用思想和轉化數學思想。教師善于挖掘教材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到數學的實用價值。因為教師關注學情,所以教學目標設計更切實可行,更具有針對性。
二、教學過程力求學生自主
新課改要求教學過程力求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體現“雙主”(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雙互”(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美國教育家弗來登塔爾認為,學習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通過“做”,把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動態知識,聽過的會忘記,看過的會記住,做過的才能學會。教師要做到引導學生“先學后導”,并以學生為基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出發,幫助學生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這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探究、合作解決問題,使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充滿生命力。
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多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教師應該適當安排全班學生自主活動。根據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得到的現象、實物、數據等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或計算,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避免由少數學生代替全班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大多數學生淪為旁觀者。另外,還要注意選擇有效的練習方式和收集反饋信息的方式,以便有效利用教學時間,并能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善于運用恰當的“鑰匙”,“不斷擰緊學生思維的發條”,使它轉動起來。例如,在教學(西師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年、月、日》時,有位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2003年到2013年的年歷,設計導學問題“你知道你的年歷一年有多少天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出一年有365天或366天。學生呈現的探索方法有計算或估算,還有的學生是因為熟悉歌曲“一年有365個日出……”還有的學生是從大人口中聽說。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學生通過探究1年的天數,在合作交流中觀察發現規律,每年都有7個大月,4個小月,2月的天數不確定。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學會了觀察、分析、分類、推理等方法,認識了年、月、日知識,會判斷平年、閏年。教師通過構建自主學習課堂,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積累基本經驗,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教學效果力求高效減負
參培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討論交流中,與專家面對面的答辯中,討論了一堂好課的標準的什么。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做到兩個關注:(1)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2)關注數學,抓住數學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數學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樂學、愛學數學。
聆聽了專家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以及巧妙處理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對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等的解讀。教師充分意識到一堂好的課應根據學生參與的程度來評價。
我縣小學數學參培教師活用國培資源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改革,高效減負,有利于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在教學中還有效運用了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實現了新的突破,有效地促進了他們的專業成長。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盡量凸顯數學本質,提升數學素養,以學定教,因材施教,導學合一。教師及時捕捉并與學生一起有效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真正樹立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張揚個性,彰顯思維靈動。
實踐證明:活用國培資源,聚焦課堂,大膽嘗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教學能力的最佳舉措。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教研室)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