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文
摘 要: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指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下的體育課堂不應該是簡單地讓學生掌握體育技巧,更應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各方面的素質水平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關鍵詞:小學體育;健康發展;體質
體育課程對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實際的體育課之所以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硬件設備不完善;(2)教師教學思想固化,導致體育課基本上成了“擺設”;(3)學校教師對體育課的不重視,課時不足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以上三點嚴重阻礙了體育課價值的發揮。因此,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用現有的硬件來最大限度地發揮體育課程的價值,從而為學生獲得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借助體育課來增進身體健康
在體育課中,增強學生體能,提高學生的保健意識,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可以說是體育課程最基本的任務。而且,隨著社會中“巨胖癥的增多”“體能指標呈下降趨勢”的狀況,發揮體育課的基本功能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在體育課堂中我除了讓學生明確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之外,我還會讓學生看一些巨胖癥的生活狀況,讓學生明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進而愿意走進體育課堂,增進身體健康。
二、借助體育課來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們在感受家長愛的同時,也逐漸對家長產生了依賴性,導致學生喜歡逃避,容易遇事選擇放棄。所以,為了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我會讓學生在長跑中體會克服自己、成功達到終點的喜悅。因此,在長跑教學中,我最常用的是“陪跑”的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我和學生一起跑,主要是陪著那些嫌長跑太累的學生,目的:(1)為了給學生起到榜樣作用;(2)在跑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讓學生有信心跑下去;(3)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活動結束后,我會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去用心體會“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我們缺乏勇氣”。進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借助體育教學來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獲得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發掘體育課的價值,最終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二小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