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兵
摘要:以彌勒市2013年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作業設計為例,簡述了陡坡地生態治理的必要性、規模和布局,對營造林、種苗、施工管理等各個環節分別進行了設計,并進行投資概算,提出了保障措施,為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作業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陡坡地;生態治理;作業設計;投資概算
1引言
彌勒市林業局緊緊抓住云南省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的機遇,突出治理重點,明確發展方向,把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相結合。根據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12年陡坡地生態治理任務的通知》(云林聯發〔2012〕25號)文件,彌勒市陡坡地治理任務10000畝,資金46823萬元,其中:省陡坡地生態治理生活補助資金300萬元,整合項目種苗補助16823萬元。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對治理水土流失,構建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森林彌勒”建設步伐,培育特色產業,具有重要意義。為完成彌勒市2013年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彌勒市林業局領導帶頭,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開展陡坡地生態治理宣傳發動工作,優先安排生態脆弱,坡度25°以上的陡坡地為治理區域,嚴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意見》和《鞏固退耕還成果管理規定及資金管理辦法》和相關的技術規程,以及造林農戶的意愿要求,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編制了《彌勒市2013年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作業設計》,作為該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各階段各環節的技術指導依據。
2彌勒市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概況
彌勒市地處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北部,位于東經103°04′~103°49′,北緯23°50′~24°40′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溫度171℃,年平均降雨量9502mm,相對濕度73%,最高海拔金頂山2315m,最低海拔南盤江出境處862m,相對高差1453m。土壤以紅壤和紫色土為主,水稻土、磚紅壤性紅壤、石灰巖土次之,紅壤是市境內分布最廣的土壤。
彌勒市轄10鎮2鄉,129個村民委員會,7個社區居委會,1057村小組。總人口5278萬人。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813元,全年糧食總產量236萬t,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029元。
彌勒市土地總面積391127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31520hm2,占592%;非林業用地面積159607hm2,占408%;活立木總蓄積量6931480m3,森林覆蓋率402%。
21技術依據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意見;云南省林業廳、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財政廳《關于下達2012年陡坡地生態治理任務的通知》(云林聯發〔2012〕25號);《紅河州陡坡地生態治理實施方案》;紅河州林業局、紅河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紅河州財政局《關于下達2012年陡坡地生態治理任務的通知》(紅林計財〔2012〕22號);彌勒市陡坡地生態治理實施管理辦法。
22規模和布局
根據省、州要求,結合彌勒實際,按照集中連片、突出重點、適地適樹、培植產業、政策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進行布局。彌勒市2013年陡坡地生態治理面積10000畝,分別布局東山鎮2323畝、竹元鎮4765畝、江邊鄉2912畝。涉及3個鄉鎮,5個村委會,8個村小組,52個小班,406戶農戶。
3項目設計分析
31營造林施工設計
311立地類型劃分
根據《云南森林立地分類及其應用》標準,收集、整理、分析現有的基礎資料,通過現地調查,將坡向、土壤類型、土層厚度等立地因子作為主導因子,將項目區劃分為低中山低山赤紅壤立地類型組,陰坡中、厚層赤紅壤立地類型(Ⅷ1),陽坡中、厚層赤紅壤立地類型(Ⅷ2),2個立地類型。
312樹種選擇
根據適地適樹、生物學穩定性、尊重農戶意愿、生態治理與產業協同發展的原則,選擇在彌勒生長良好、栽培面積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較好“紅河1號”泡核桃作為造林樹種,形成以生態促進產業,實現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雙嬴。
313林種設計
彌勒市2013年度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設計林種全部為經濟林。
314營造林技術設計
(1)樹種。樹種選擇“紅河1號”泡核桃,苗木質量以《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062-2006規定的Ⅰ、Ⅱ苗木為標準,即:地徑12cm,苗高40cm,根系長度>20cm,>5cm長Ⅰ級測根數8;地徑100~12cm,苗高25~40cm,根系長度10cm,>5cm長Ⅰ級測根數6。按林糧間作模式造林,造林密度11株/畝,株行距75×8m。旱地作物以花生、小麥、蕎等為主,若套種玉米等高棵作物,每行必須留出1~2m的通風通道,以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長,耕作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損毀損傷苗木。
(2)營造林技術措施。整地:塊狀整地,規格80cm×80cm×60cm,于造林當年10~12月進行。定植時間:造林當年12月至翌年1月。造林技術:塘的規格80cm×80cm×60cm(長×寬×深);定植時每塘施入20kg腐熟的農家肥和02kg復合肥作底肥;視苗木根系,回細土至適當位置,定植前注意農家肥不能與根系接觸,把苗置于塘中央扶正,回細土于根系周圍,踩實,定植后每株澆定根水30kg,地膜覆蓋種植塘口。根據多年的栽培經驗,核桃苗木嫁接口要略低于地面,視旱情情況,增加澆水的次數和數量;進入雨季后要及時除去地膜,防止嫁接口漕水。
(3)撫育管理。人工造林后次年開始進行撫育管理,每年結合耕作進行松土、除草、施復合肥02kg/株,及時除萌、補植,根據幼樹生長情況適時定干,同時加強病蟲害的防治。
32種苗組織設計
種苗是實施退耕還林的基礎條件,必須提前準備。彌勒市已通過公開招標,在彌陽鎮丫普龍培育核桃嫁接苗254畝,能出圃苗木160萬株。根據下達的計劃任務和造林模式,核桃造林初植密度11株/畝,加10%的補植補造,彌勒市2013年陡坡地生態治理面積10000畝,需苗1265萬株,能滿足造林需求。endprint
33管護設計
造林結束后,為防止人為損毀、牲畜踐踏、火災,根據造林地塊面積及布局,由造林承包者聘請護林員4人進行管護,小塊面積由天保護林員代管。由于彌勒市造林樹種全部為核桃,直接受益人均為農戶,故要督促受益人積極參與管護,確保造林成效。
34施工組織設計
彌勒市2013年度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由彌勒市林業局天保退耕辦負責組織、指導、管理、檢查和驗收,涉及的鄉鎮應做好宣傳動員、地塊落實、農戶面積確認、公示及協調等工作;項目負責人包括市林業局局長和涉及鄉鎮的鄉鎮長;技術負責人包括市天保退耕辦和涉及的鄉鎮林業站。層層簽訂目標責任狀,市人民政府與鄉鎮、鄉鎮與村委會簽訂目標責任狀,明確責任、嚴格獎懲、義務和實施目標。營造林采取公開招標的方式,由專業隊伍實施完成。在造林過程中,市天保退耕辦、涉及的林業站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施工現場認真做好督促、檢查、指導等服務工作,嚴把各道工序,確保施工質量。
35投資概算
351營造林主要經濟指標
種苗費:核桃苗木費30元/株。地膜:02元/株。肥料費:復合肥2000元/t,農家肥300元/t。人工巡護:護林員人均工資1000元/月。工價:60元/工日。
352投資概算
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總面積10000畝,總投資5892萬元,其中:省陡坡地生態治理生活補助費300萬元(直接補助群眾生活);各整合項目種苗補助費:16823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1286萬元,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項目256萬元,州級林業產業項目12977萬元);群眾投工投勞投物拆抵12097萬元。各項費用構成如下:
營造林投資2892萬元,占總投資的49%;省陡坡地生態治理生活補助費300萬元(直接補助群眾生活),占總投資的51%。
36保障措施
361組織保障
彌勒市成立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林業局局長任副組長,下設辦公室在林業局,由分管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市天保退耕辦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市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與村委會簽訂目標責任狀,各農戶與市人民政府簽訂陡坡地治理合同,明確責任、義務和實施目標,確保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成效。
362政策保障
為確保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的順利實施,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意見》(云政辦發[2012]152號)的規定和要求,結合林業產業發展實際,彌勒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出臺了《彌勒市陡坡地生態治理實施管理辦法》,督促各鄉鎮人民政府利用廣播、會議、培訓等宣傳媒介,深入宣傳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和措施,明確建設目標、任務、權益和責任,營造實施陡坡地生態治理的良好氛圍,激發和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
363技術和科技保障
市林科所組織技術力量,結合項目實施和產業發展,及時開展技能培訓工作。培訓內容為陡坡地生態治理的政策、措施及管理辦法,核桃栽培、嫁接、撫育管理及整形修剪等技術;培訓對象為林業站、天保所人員、護林員、核桃種植戶、鄉村技術員及村組干部。做到理論授課與現場操作相結合,使學員不但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實際操作,做到學以致用,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364質量保障
公開招標,選擇技術力量強、管理經驗豐富、有一定經濟實力、信譽好的企業,實行專業隊伍造林。在治理過程中,市天保退耕辦、涉及的林業站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分片負責,現場督促、指導,把好各道工序,確保施工質量。市種苗站派出專人,把好苗木質量關,所采用的核桃嫁接苗,以《云南省地方標準》DB53/062-2006規定的Ⅰ、Ⅱ苗木為標準,杜絕不合格苗木上山。實行農戶提供土地、參與管護。成活達標、管理規范后兌現生態治理生活補助費。專業隊伍造林,合同期滿檢查驗收合格后交農戶經營管理。實行農林間作,做到農業生產與生態治理協調發展,從而增加林農責任心,提高其經營管理的積極性,以盡快產生經濟效益取得治理成效。
365資金保障
資金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局和財政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資金管理辦法》的文件要求,實行專款專用,資金兌現以驗收合格、規范套種、公示無異議為前提,按造林合同規定實行分期付款,把資金管理與工程管理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確保工程資金按規定使用,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檔案資料,做到圖、文、表齊全,管理有序。
參考文獻:
[1] 宋橋英GIS在怒江州貢山市退耕還林中的應用[J]云南大學地理空間信息,2011(1):100~101
[2] 紅河州林業調查規劃隊云南省彌勒市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報告[R]紅河:紅河州林業調查規劃隊,2006
[3] 張榮,楊太華會澤市啟動陡坡地生態治理項目[J]云南林業,2012(4):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