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 要:學習有三種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歡、樂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動學習,不能把握自如。“喜歡”觸及感情,發生興趣,喜歡學就學,不喜歡就放棄,不能長久。“樂在其中”才是“樂之者”的境界,學習起來非常“投入”,幾乎“陶醉”這樣的學習不累。
關鍵詞:激發興趣;快樂學習;教學方式;幽默
常聽一些老師說:“現在的孩子怎么了,學習起來無精打采,玩起來生龍活虎。”其實這又怎么能怪我們的孩子呢?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指出了學習的三種境界:知之,好之,樂之。樂學就意味著將樂融于教,將樂融于學。怎樣能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不把學習當成“苦差事”,由“苦學”變為“樂學”呢?以下談談我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做好預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有效的預習不但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如,我在上《雞兔同籠》一課時,我讓學生先回家預習,第二天上課時,我剛講完第一種方法,我們班就有一個平時不愛學習數學的男生興奮地喊:“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當我讓他在講臺上講完他的方法后,全班掌聲雷動,男孩眼中滿是自信和驕傲。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做好了預習,課堂上就能有目的、有重點地聽講,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習不再是負擔了,那他自然就覺得學習充滿了樂趣。
二、游戲進課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成長
數學大師陳省身曾為數學愛好者題詞“數學好玩”。這說明只要教師方法得當,枯燥無味的概念和繁瑣的計算同樣可以變得有趣。小學生天生感性,缺乏理性思考,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學生年齡小,理解起來比較難,這時適當運用游戲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如,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一課時,我先給每組的學生都準備了一些小棒,讓他們比賽看誰拼的三角形多,然后再比比看誰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習了乘法后我讓學生打撲克玩“24點”,平時練習課就開展“點將臺”“小擂臺”“開火車”等游戲。學生玩得不亦樂乎,學習興趣高漲,在玩中他們學會了知識,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愛上了數學。
三、恰當應用多媒體優化數學課堂
數學課不像語文課那樣生動,不像科學課那樣有趣,更不像體育、音樂那樣使學生輕松愉快。難怪有些學生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課件的合理應用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妙趣橫生,許多抽象的概念通過動畫的演示變得直觀而生動。
四、巧妙地應用幽默活躍課堂氣氛
一節平淡無奇的數學課,就像一杯白開水,使人索然無味,當然學生不愛聽。怎樣才能讓數學課變得有滋有味呢?著名的教育學家提洛夫說:“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使人快樂,將幽默恰當地使用于課堂同樣能使學生興趣高漲。曾聽過某專家的一節課,專家在講乘法分配律時讓學生理解為:“爸爸媽媽都愛我就等于爸爸愛我加媽媽愛我,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c+b×c。我想這個公式這樣講學生在應用時就會很少出錯了。幽默的教學將教育性與趣味性融為一體,拉近了師生關系,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就需要我們每個教師不斷地提高個人素質,努力為學生打造一個“樂學”的課堂。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北塘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