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摘 要: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對于情商培養的研究幾年來儼然成為教育界探討的熱門話題。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是德育教學的主陣地,同時,也是情商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創設合情合理的情境,有助于學生情商的開發和培養。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情境教學;情商培養
古語有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人的第一要務就是“立德”。對于德行的修養,其中情商的培養尤為重要。美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丹尼爾·戈爾曼通過實驗證明:“情商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今生的成就至多20%可歸諸智商,另外80%則要受其他因素(尤其是情商)的影響。”那么,什么是情商呢?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它可以擴展為5個主要領域: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從這一點上來看,情商能力的培養對于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青少年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很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面對挫折、困難時怎樣更好地調試自己的情緒,克服消極情緒等,這些都屬于情商能力的范疇。
因此,我們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學生情商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引導他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排除消極情緒,傳遞正能量。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在繁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處理好情商教學和智商教學的關系,有效培養學生的情商能力呢?我認為,思想政治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情商能力的培養。
一、情商培養的內容和意義
對于情商的含義,“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并沒有給出精確的定義,就其研究,可以理解為“情緒智力”,即人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澳大利亞企業家研究院尼爾·E·貝徹瓦斯副教授認為:“情商是指如何聰明地使用你的情緒,了解你何時悲傷、高興、生氣或沮喪。告訴你何時該謹慎地與老板或同事相處。”在丹尼爾·戈爾曼看來,情商的培養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實際上,它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一個人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而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他們逐漸形成自我的行為模式、自我意識、情緒認知、態度價值等心理狀態,且具有不穩定性。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如厭學、討厭、生氣、懊惱、自卑、抵觸等消極情緒,長此以往,直接危害學生身心健康,影響其學習和生活。這個時期,更需要學生情商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增強學生抵抗負情緒的能力,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取向。
二、情境教學的手段和意義
情境教學是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歷經30多年的實踐探索,概括總結出的用直觀形象結合語言描繪創設優化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通過語言描述、試驗示范、角色扮演、情景再現、課外實踐、情感交流、小組游戲等手段,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地位,達到自主發現、自我提升的教學目的。
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應更注重于德育建設:自我道德領悟的提高、高尚德行的修養、社會責任感的樹立、積極樂觀生活態度的磨煉等內容。而這些,更注重學生自我的情感體驗,而非是簡單的知識灌輸,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來完成。通過學生個體情感體驗,增強對知識的認知水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知。
情境教學法的這種在所創設的合理情境之中通過情感暗示、情緒調節、情商陶冶的教學方法,更加適合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符合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要求。同時,更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可參與性和實效性。
三、思想政治課堂情境教學對情商培養的意義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創設合情合理的情境,寓理于境,對于情商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情商培養,可以看作是“情智”“情感”的提高,這需要經歷一個“情緒感染—情感領悟—自我發現—認知提高”的過程中。那么,在“情緒感染—情感領悟”的過程中,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盡可能地暴露自己的情感體會,發現自我。那么,這就需要在教學之前創設有利于教學的情境,給學生一種機會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想法。
比如,《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一課,在怎樣讓學生更好理解“道德兩難”問題上,我們分別從現實生活中攫取三個片段:橫穿馬路、超市插隊、公車讓座。針對這三個常見問題而展開的討論,使得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這給后面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心理建設。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情景再現、情感交流的形式帶入情境,一方面增加了學生對該問題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情緒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自我發現—認知提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參與環節,讓學生學會自我感悟,學會傾聽與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教學引導者觀察學生心理情緒的變化,對可能存在的行為偏差、認知誤區,適時給予言語、行為等形式的引導,以此達到對學生情商培養的目標。
比如,《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一課中,對于學生如何看待社會歷史主體這一問題上,我們設置了辯論的環節。在學生激烈的討論中,我們發現學生對該問題的真實想法,對一些潛在的錯誤認識,我們及時給予引導。此外,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和協作精神,實現對學生情商能力的訓練。
情商的價值是無限的,我們對情商的培養也是無止境的,伴隨人的一生。因此,對于情商形成的重要時期——青少年期,我們作為德育工作者,應該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關注學生情緒的健康狀態,關注學生情商的培養。
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由景到情,由情入理,由理及人,實現對學生情商的培養。
參考文獻:
[1]Daniel Goleman.情商:它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M].楊春曉,譯.中信出版社,2010-11.
[2]李吉林.為兒童的學習:情境課程的實驗與建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1.
[3]馮衛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7.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