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威
〔關鍵詞〕 數學教學;口算能力;培養;興趣;算理;口
算規律;對比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9—0086—01
新課標提出,教師和學生都要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也是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一、堅持多算多練,激發口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我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每天視算或聽算3分鐘。在形式上,采取多種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接龍游戲、競賽、搶答、過關等。組織形式上有全班練、小組練、同桌練等,激勵手段上采用評“口算之星”、“口算小能手”……讓每位學生都能興趣盎然地投入,從而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
二、掌握基本算理,鞏固口算基礎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并加強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如,在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我讓學生把湊十法編成順口溜。在做“8+3=?”這道題目時,學生會很快說出:見8想2,把3分成2和1,8和2湊成10,10加1得11。在計算8+( )=11時,由于學生對湊十法已經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們會利用湊十法,見8想2(因為8和2能組成10),2加1(11個位上的1)等于3,所以,8+(3)=11。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扎實地掌握算理,才能保證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
三、探索口算規律,提高口算速度
當學生都能熟練進行基本口算之后,就應轉入拔高訓練,即教給學生口算方法和規律,啟發學生通過橫向思維、逆向思維進行思考,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比較,找出比較簡便的口算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通過這個階段的教學,使學生達到懂理、會算。
(一)運用“湊整法”口算
1.加數“湊整”,如26+23+74=26+74+23。
2.運用減法性質“湊整”,如150-63-37=150-(63+37)。
3.連乘中因數“湊整”,如25×23×4=25×4×23。
(二)運用“分解法”口算
如計算125+49,把原式變成125+50-1來計算,計算530-209,把原式變成530-200-9來計算,計算25×36,把原式變成25×4×9來計算,計算280÷14,把原式變成280÷7÷2來計算。
(三)運用運算律口算
可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來計算。如計算146-72+54-28,把原式變成(146+54)-(72+28)來計算,計算56 ×99,把原式變成56×(100-1)=56×100-56×1來計算。
(四)特殊數字記憶法口算
一些特殊數字口算的方法,讓學生記憶在腦海中,方便計算,提高計算速度。如,99×1=99,99×2=198,99×3=297……對這些特殊數字的四則運算結果運用自如,不但對提高口算速度和準確度大有益處,而且對學生往后的學習也將受益無窮。
四、新舊知識對比,提高口算能力
中年級學生對新知識接受得快,如果不進行練習遺忘得也快。針對這一特點,我采用新舊知識對比的方式。如,進位和不進位的對比,如235+163和235+176;減法和加法對比,如458+247和458-247;乘法與加法對比,如24×7和24+7;除法和乘法對比,如96×4和96÷4。這樣訓練,使學生既掌握新知,又復習舊知,進一步明確加、減、乘、除之間的關系,使新舊知識互相溝通,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
總之,只有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借助口算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得到發展。所以口算不是單純的口算,是一項綜合能力的訓練。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教師在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探究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口算能力的訓練。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