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石紅琴
〔關鍵詞〕 數學教學;參與意識;培養;游戲;動手操作;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68—01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學習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適應性、自主性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并培養其自主獲取知識的意識和能力。總而言之,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適應我國當前嶄新的教育教學背景,適應世界教育的潮流,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呢?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此談一點體會和看法。
一、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
活潑好動是少年兒童的特點之一,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填空格”、“火柴擺算式”、“撲克牌計算得數”、“石頭剪刀布”等充滿趣味性的游戲,將學生所要學的知識、技能、方法巧妙地融入游戲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例如,三年級數學第五冊(人教版)“擲一擲”,是在學生學習了可能性、組合等有關知識的基礎上,以游戲形式探討“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的實踐活動。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了以下兩個環節:
(一)猜想說理,激趣導入。
(二)開展游戲,探究驗證。
第一個環節,我引導學生觀察色子的六個面及其數字,為后面的學習做了鋪墊。接著讓學生猜想兩個色子同時擲,朝上的兩個數的和可能會是多少,并強調了不可能擲出1和13的原因和擲出數的范圍。這樣做,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能夠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還為后續學習活動的開展打好了基礎。
第二個環節,我設計了“師生比賽”的游戲活動,并制訂了游戲規則:用兩個色子共擲20次,擲出的和是5、6、7、8、9的算老師贏,和是2、3、4、10、11、12的算學生贏。最后誰贏的次數多,誰就獲勝。活動中,先是通過老師和學生的比賽設置疑問:為什么老師選的數少,反而獲勝了?這個活動不僅調動起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還讓課堂生成了值得進一步研究的數學問題。然后各小組利用色子和活動卡,統計每個數出現的次數,體會哪些數出現的可能性大。這個活動驗證了老師獲勝并不是偶然的,引出應該進一步尋找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整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和學生比賽、組織學生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動腦思考這幾個環節,揭示了“擲一擲”游戲中的秘密,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二、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搭建自主參與的平臺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證明、解釋和推斷另一個解釋,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正確途徑。”動手操作不但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為以后學習理論知識打下基礎,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掌握,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節,平行四邊形高的畫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可以采用教師講解并示范要領、動畫演示明確概念、學生動手操作感知等形式層層深入,分散難點,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動手嘗試,操作感知。
三、重視社會實踐,強化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
實踐是運用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習新知識、發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參與、探索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折扣”時,我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商店去收集有關“打折”的海報,讓他們了解“折扣”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課后,我留給學生這樣的練習:某商場新進一款羽絨服,進價300元,現標價480元。假如你是商場的經理,你會怎樣設計打折廣告來促銷?又如,學習“百分數”后,可設計一次“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家庭經濟收入與支出的小調查活動。這類實踐活動既可以是小組活動,也可以是個別活動。只要教師善于觀察,精心設計與教學相關的實踐活動,自然會調動起學生參與的熱情,增強學生參與的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