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慧婷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也就對我國目前學校的教育方法與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部門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學導用”的教學模式也就應運而生。根據近一年的“學導用”教學實驗,在此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學導用”教學模式進行淺析。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學導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國的教育部門對新課改的力度和重視程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不斷加快新課改的進程。而初中教學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數學教學又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加強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探討與改革,提出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理念,對于初中生為以后進一步的數學學習以及為其他專業打好基礎都是至關重要的。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及近一年“學導用”教學模式的嘗試,在此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學導用”教學模式進行淺析,針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當前我國初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能力受到壓抑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模式下,老師的數學教學被成績所束縛,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學生成績的提高為前提,按部就班地根據數學課本講解內容習題,使學生“填鴨式”地接受,而沒有認識到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重要性,課堂上以教學為中心,不敢輕易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數學老師的教學能力及輔助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的能力都被束縛,易失去對教學及解惑的積極性。
2.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且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
當今社會的初中教學中,學校過分強調成績和升學率,大多數教師都主張“題海”戰術,讓學生做大量的習題,不但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而且這種教學方法效率十分低下,嚴重違反了新課改提倡的教學可持續發展,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理念。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習任務到課堂提問,學生都是以老師為中心的,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3.數學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
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數學課堂的教學都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為主,這種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使許多的學生在課堂中無法持續認真聽課,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不僅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更影響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欲望。
二、初中數學教學“學導用”教學模式
“學導用”教學模式可以分為三步,首先是“學”,分為“目標引學、前置先學”,這一步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其次是“導”“釋疑導學”,這一步以老師的輔導解惑為主,最后是“用”“運用活學”,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應用相結合,能夠自主地利用所學解答數學問題。
1.在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作用
“學導用”模式的第一步就是目標引學,前置先學,突出學生的作用,學生作為學習活動和老師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學習中應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數學教師在數學課的教授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要改變先前以老師為主導的“老師教,學生聽”的局面,教師可以在課前稍作引導,讓學生自主預習或者合作討論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個充分的把握,并帶著自己的疑惑去聽老師的講解。老師要控制好每節課講解的時間,突出講解重點,再把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自主解惑,或者進行小組討論、學生上臺講解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同時,老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
2.在數學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老師參與輔導
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讓學生做好課前的學習準備,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課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輔導性答疑,但主體要以學生為主,要使其能盡自己的能力解答疑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并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質疑,并對其他同學的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等。總之,通過各種措施,在數學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習,而老師只是起到輔導性的作用,這樣不僅能夠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更能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與體會,為接下來的應用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3.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總結,老師進行補充
通過上面的方法進行教學之后,必不可少的就是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和補充,一般可以先讓學生上臺發言,利用“小老師”的角色,將所學知識進行自主的總結,而學生的知識儲備及學習能力必定有限,因此,老師要對學生的總結進行補充與完善,老師在進行完善之前,也可以讓全班學生對上臺發言的學生的總結進行補充,這樣可以調動整個班級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學習內容避免遺漏。同時,老師可以在補充的過程中,將學生的總結進行梳理,總結規律,歸納方法,提升思想等,從而保證乃至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4.在數學教學中要強調活學運用
“運用活學”是“學導用”教學模式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學生學習的目的就在于運用,因此,在通過以上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輔導性教學的階段之后,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基礎測評”“鞏固提升”和“應用拓展”這三個環節,讓學生在掌握了必要的理論知識后,通過不同程度的分層練習,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水平,并進一步提升對之的理解,鞏固所學的知識。并通過拓展性習題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而達到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全面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
5.在數學教學中要加入展示評價的環節
在結束一課時的學習之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上臺展示自己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及收獲,并通過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他學生也可以對發言學生進行評價并提出相關的建議。這一環節看似與數學教學的關系不大,但是可以使學生發現不足,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進程中去,同時也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相互幫助,共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激發合作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隨著社會對學生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至關重要。“學導用”的數學教學模式,將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輔導、學生學以致用相結合,符合新課改對當今社會初中數學教學的要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改變數學教學課堂枯燥乏味的現象,使學生能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