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華俊
摘 要: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如何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起了各學科、各地區老師的不斷探索。合作學習以其獨有的教學特點和新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實踐中取得的良好的教學效果成為廣大教師討論的炙手可熱的話題。那么該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安排合作學習,發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性,提高教學效果呢?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合作學習;教學有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合作學習無疑是能夠滿足上述教學要求的最優方法。合作學習,又稱小組合作學習,強調人際交往對于人的認知發展的促進作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成功的基礎
一個小組的內部成員構成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實現。在日常教學中,我常采用的分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按固定座位來劃分。就近組成學習小組有方便、快捷的優點,由于它是以座位為導向來劃分的,因此很難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因而適用于短暫、臨時性的小組組合,比如,課堂中的突然提問和小討論。
2.按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來劃分。相較于前者,這是一種可以座位長期合作學習的劃分方式,我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按優等生和學困生互助、同等生合作、個性差異合作互補等方式來分組,以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引導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初中生還處于自覺性、貪玩的階段,采取合作學習形式時,需要有教師的精心引導,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和進程,避免學生浪費了這一寶貴的學習機會,并給予適當的指導,來引導、啟發他們的合作學習。在全班交流中擔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果。
三、小組評價激發更大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還比較爭強好勝,在受到認可和鼓勵以后,會在實際行動中爭取更優,如果暫時失利,也會激起他們的求勝欲望,會加倍努力。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能更有效、長久地進行,教師應該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饋評價機制,在表揚優異的同時,激勵其他同學奮起直追。我在教學中,總會定期舉行一次小組學習成果匯報表演,把小組的學習成果拿到全班學生面前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并且準備一些小獎品,以作激勵。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