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燕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以往被動的教學模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人。
關鍵詞:主體;初中數學;先學后教;一題多解;評價
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采用恰當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先學后教模式在數學課堂中的實施
先學后教是相對于以往的先教后學而言的,該模式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而且也有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從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出發,有效地將先學后教模式運用到實際數學課堂當中。
例如,在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由于上節課已經學過了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對位置關系也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先學后教模式。
第一步是先學。所謂的先學就是讓學生帶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使學生掌握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的定義、性質及判定方法,使學生掌握兩圓連心線的性質等,開始進行自主學習,并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標注出來,并及時地反饋給教師。
第二步是后教。所謂后教就是在學生自主學習時間結束之后,教師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以及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點撥。
第三步是當堂訓練環節。經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最后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我們通常都設有當堂練環節,以進一步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1)⊙O1和⊙O2的半徑分別為3 cm和4 cm,根據以下條件判斷兩圓的位置關系:①O1O2=8 cm,則兩圓 ;②O1O2=1 cm,則兩圓 ;(2)已知⊙O1與⊙O2相切,⊙O1的半徑為9 cm,⊙O2的半徑為2 cm,則O1O2= 。
從整個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一直處于主動的求知過程中,這就對學生樹立主體意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一題多解活動在數學課堂中的開展
在數學課堂中倡導一題多解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該教學活動也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請看下面的例題。
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上兩點E、F,且AE=CF,求證: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證明一:∵ABCD是平行四邊形,AC是它的一條對角線,
∴AB∥CD,∴∠EAB=∠FCD,
又∵AE=CF,∴△ABE≌△CDF,因此,BE=DF,
同理可證:DE=BF。
∴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證明二:連結BD,交AC于O
∵AC和BD是平行四邊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
∴AO=CO,BO=DO,
∵AE=CF ∴EO=FO ∴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
……
從上述兩個解答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第一種思路是借助“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來證明四邊形BFDE是平行四邊形的。第二種思路是以“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為理論依舊進行證明的。當然,除了上述的兩個方面之后,我們還可以通過“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等理論為依據來證明上述命題成立,在此不再詳細介紹,但是通過整個一題多解的過程來看,它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完善評價體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有人說過:“良好的環境有助于課堂實現最佳的效果。”當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也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因此,我認為,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對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重新找到學習的信心都起著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改變以往“說教式”的評價方式,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放大每個學生的優點,并及時給予肯定。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數學課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應該有意識地將課堂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更大的展示空間。
參考文獻:
王濤.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J].新課程:教研,2010(0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