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效率;策略;課堂
導入;知識;生成過程;評價;課堂
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11—0043—01
新課標強調:教師的職責在于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從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等活動。但實際教學中,教師權威高于一切,對學生要求太嚴太死;課堂氣氛緊張、沉悶,缺乏應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師教多少,學生學多少,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上依賴性增強,不但學習效率普遍降低,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那么,怎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由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其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比如,講“認識無理數”這一節課,我用中國學生比較熟悉的象棋問題引入:“中國象棋歷史悠久,它不僅是一些專業人士的文體項目,也是老百姓茶余飯后、街頭巷尾的一種娛樂活動。我們知道中國象棋是馬走日,象飛田。若棋盤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那么士走一步,馬走一步,象走一步,它們走過的距離各是多少?它們走過的距離是整數、分數,還是有理數?讓我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來探討這個問題吧!”這樣進行導入,激發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注重知識的生成過程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都蘊藏著數學家深刻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成、發展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經歷數學知識生成和發現的過程。
三、合理評價學生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評價水平,讓學生得到及時、中肯的評價,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給學生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評價要及時。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或有創新思維時,及時給予表揚和激勵。
(二)評價要公正。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在某方面有欠缺的學生更要多加關注,只要發現他們有一丁點兒進步,就要及時表揚激勵。
(三)評價要科學。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及時強化。但要注意的是鼓勵時要有尺度,同時還要有針對性,讓學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錯在哪,從哪改進。
(四)要激勵后進生。任何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易于顯露高興、贊賞之情,而對后進生則易顯露討厭之情。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有千萬種,不會千篇一律,因此,教師要承認差異,正視差異。對后進生不能有偏見,要保護他們的自尊,要善于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
四、注重課堂練習,及時鞏固新知
數學課堂練習的時間大約占每節課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有時超過三分之一。課堂練習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這既是一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出示的例題卻是有心尋找選擇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哪些知識需要加強應用,哪些能力需要培養,這些都需要在教師設計的練習題目上有所體現。
例如,“平行線的判定”其主要內容是平行線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先引導學生得出平行線的判定公理,然后讓學生完成與判定公理相適應的練習,并給予講評。再分析內錯角在什么條件下滿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并給出與之相適應的練習,最后小結。如此講練結合,能抓住教材重點,把知識講明講透,在此基礎上加以練習,就能實現當堂消化新課,對新知識進一步鞏固、理解的目的。
編輯:謝穎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