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丹
【摘要】 作為中等職業類高一新生的教師,在信息技術操作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這幾年在信息技術專業多個學科教學上的理解,淺談一些針對職業類高一新生信息技術操作基礎教學中的四點體會。
【關鍵詞】 中職學校 高一新生 信息技術教學 策略研究
一、上好第一節課
新學期伊始,第一節課至關重要,可以說第一節課上得好,這個學期的課已差不多有一半可以上好了。在給學生上第一節課時,筆者主要讓學生了解以下二點:
(1)對信息技術操作基礎樹立信心。對于剛進職校學習的學生,他們還不能清晰地了解信息技術的真正概念及應用。他們還不能真正明白隨著信息技術學科對其他各學科不斷滲透之后,在學習其他學科過程中,信息技術這個輔助工具所占有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須熟練甚至精通信息技術。通過課堂學習,只要按照教師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就會使學生覺得信息技術不會再神秘,不再難操作,也不再難使用。(2)學習方法的掌握。引導學生在他(她)所感興趣的方面養成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的習慣。微型信息技術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電腦”,只要通過多動手練習操作、多動腦關聯相關知識點、多動手去做創新設計、多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信息技術操作基礎是最容易學習的。
二、信息技術學科備課的特殊性
備課是一門學科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要備教材、備內容、備學生、備當前應用領域。教師必須在課前作出詳盡、周密的備課計劃。教師不但要對教材上的知識進行探索、歸納、總結,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技術上對這些知識點逐一進行推敲、驗證、演練,以使得這些空洞的知識具有可操作性,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準確性和完善性。因此,要讓學生理鰓一個知識點,就必須構造一個小實例,并由此實例在信息技術上的推演過程和結果得出與之相關的結論,最后用一個大實例把很多個知識點歸納起來進行推演,筆者認為掌握了這一點,就可以消除學生的一種似是而非的感性認識。
三、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的是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比喻法。信息技術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在教學中,如果有方法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教學效果就比較理想。于是,筆者想到了一個比喻法,但首先必須深入理解教學內容,對教學內容中適宜用比喻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然后,設法在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也可從學生學過的知識中找到實例。形象的比喻的方法最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如在講解系統軟件(Windows XP)與應用軟件(MS Office等)之間的關系時,筆者就把系統軟件,如操作系統Windows XP比喻為一個舞臺,而把應用軟件比作一個個演員,他們在舞臺上進行表演,如果舞臺不存在或壞了,演員也就沒有了表演的場所。(2)因材施教法。作為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有的對信息技術很感興趣;有的聽說學了信息技術對今后找工作有幫助才學;有的則根本對學信息技術沒有興趣,只是應家長要求來學習;有的只對用信息技術打游戲感興趣。筆者根據不同的類型,要求他們達到的目標也會不同,有針對性地額外布置一些作業給他們。對很感興趣的學生,就讓他們找出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哪部分,再找相關的知識點與網站給他們,讓他們有步驟、有目的地自學,遇到問題時再來問筆者,這樣給予有針對性地指導。對興趣一般的學生,就先給他們介紹信息技術專業的特點,以及現在社會上正在應用的技術與領域,再有針對性地從一門技術入手,要求他們從小的內容做起,越做他們越有信心,也就越來越好。對于不感興趣的學生先給他們介紹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技術與應用領域,盡可能將本學期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聯系起來,要求他們能完成上課的基本內容就可以了。對于那些只對上網打游戲感興趣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利用動畫軟件Flash和程序制作軟件VB制作出小游戲,將這些小游戲利用課余時間在班里展示。
四、實踐出真知
鑒于這種情況,筆者在上課時,把教學內容盡量概括得簡明、扼要,再把上機要掌握的內容列在講義上,盡量多花一些時間讓學生上機,而筆者在學生上機時,起引導作用,在學生上機時幫助其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歸納和掌握各個知識點,真正把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起來。
參 考 文 獻
[1] 劉秀樹. 關于高職課程綜合化的幾點思考[J]. 廣西輕工業,2009年01期
[2] 葛俊杰,紀志鳳. 基于多層次任務驅動的信息技術文化基礎教學探討[J]. 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09年0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