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摘 要:信息技術學科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和更快的知識更新速度。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該學科的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網絡環境;共享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學
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就是找到一種適合的教學方法,基本信息技術和知識技能的傳授只是培養學生的第一步,信息素養的培養才是該學科教學的真正目標。
一、共享教學法的特點
(1)轉變師生角色。共享教學法所體現出的教學過程從重視以教師教為主轉向重視以學生學為主,從關注個人的發展轉向關注學習社區的發展,從鼓勵學生個人努力轉向鼓勵學生共享式學習。這個方式轉變的教學過程直接表明,教學的主體和客體角色發生的變化,也就是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絕對權威者,而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與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合作者。教師作為設計者,要對共享教學活動的框架事先進行預設,包括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監督管理和建立怎樣的評估機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具體實踐進行指導,指導他們一步步提高各種反思和評估自我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合作者,要融入學生,實現師生共同成長進步。教師要轉變固有的角色定位,站在和學生同等的位置去思考發現問題,這樣才能給學生最客觀的評價。共享教學法以學生為教學實踐活動中心,這就要求學生轉變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角色,積極轉變為共享知識的生產者和參與者,其角色可以有這些定位:對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篩選的人;共同創建學習材料的人;指導、鼓勵同伴的人等等。這些角色是建立在一定條件的基礎上的,需要相互的信任和尊重。這一教學法很好地促進了師生的角色定位,但是角色并不局限于此,還有其他的角色。
(2)共享過程與共享內容并重。共享教學法重視共享過程和共享的內容,尤其是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必然存在一些交流行為,還包括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甚至是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溝通。共享過程有三個階段:共享前,這是教師做準備活動的階段,具體包括分組、選擇主題等;共享中,這是活動的核心階段,學生是主體,以分組協作的方式深度學習知識、分享資源;共享后,這是活動的評估階段,主要是教師評估學生,也有同學互評。另外是對共享內容的關注。學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識經驗之后便可以去幫助同伴學習,實現資源的分享,當然學生同時也會從同伴那里獲得一定的內容,這就實現了課堂內容的共享。
(3)質量評估。內容、質量評估是共享式學習需要進行的必要階段,因為必須對共享的內容價值進行判斷,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評估內容包括共享內容的數量、質量,還有效率。比如說,共享內容是有一定期限的,超過了規定的日期就會造成共享的失效,不利于評估成績的準確性。
二、共享教學法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研究
(1)準備活動。①教師準備。首先,教師在教學前先就最基礎知識進行演示,例如粉筆網的注冊、登錄以及使用方法等。對粉筆網的一些應用功能進行重點講解,例如,如何上傳資料、如何評論和提問等,關于它的注意事項也要重點解釋。此外,仔細講解思維導圖工具 MindMapper的功能、用法和特征。其次,是講解評價量表。教師可以將其展示出來,讓學生看看這是什么格式、包括哪些需要填寫的內容,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熟練地填寫評價量表。最后是共享教學資源。②學生準備。首先,學生在同學和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進入粉筆網并且注冊成功,并對其中的主要功能進行嘗試。其次,獨立和分組準備。學生獨立完成具體的操作過程,對于需要的協作任務也應當和小組成員一起協作完成。
(2)教學流程。①明確學習主題。教師精心選擇主題任務,并且在班級宣布,第一次可以是進行電子雜志的制作,具體的子任務有:封面制作、封底制作、目錄制作以及內容制作,由于任務的內容比較多,可以和學生一起定下交作業的日期,根據具體任務來定不同的提交日期。②獨立思考。教師會對每個具體任務都進行演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學習操作技巧,等對總的操作流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后,再進行自己的主題制作,可先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具體包括搜集整理相關信息。最后自己獨立完成任務,將作品在粉筆網上發布分享。③同伴評估。首先將班級成員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的成員相互進行評估,盡可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他人的評價,能獲得他人的建議。同伴之間也可以在粉筆網上進行評價,每個學生都能在粉筆網上來對組內其他同學的作品評價,與此同時也要完成自我評價。當然教師要先給出參考標準幫助大家進行評價,并且可以給出相關的范例,以提供給學生做參考,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地評價同伴的作品。而學生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審美和評價標準。④協作交流。班級內的小組各自協商探討自己小組的代表作品,投票選舉組內的一個最優秀作品作為代表,并根據集體意見來進行修改,以此作為小組參賽作品,代表小組參加班級的競賽。教師或者是小組長將每一個小組的參賽作品上傳到粉筆網進行分享,供他人評價。⑤反思評價。反思評價不僅指教師,也包括學生。教師要對學生完成的作品進行及時點評,并表揚和鼓勵表現較好的小組和學生,以此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反思整個教學流程。學生在接受教師和同伴的評估以后,也要進行自我反思,并且對反思進行整理,最終師生都將自己反思的想法分享到粉筆網當中。
實踐證明,共享教學法有助于實現信息的交流,有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其應用于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隨著研究的深入,共享教學的方方面面都將會更加完善,不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效果都會越來越好。共享教學法也將應用到更多學科的教學中,希望此研究能為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陳至立.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中小學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
育[R].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2000.
[2]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EB/OL].http://www.edu.
cn/20010926/3002911_1.shtml,2012-2-22.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