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根據職業教育特點,深化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一體化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努力開展好一體化教學是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奮斗目標。
關鍵詞:教學改革?一體化教學?實施條件
隨著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的召開,關于教育改革的內容是教育工作者熱切關注的重點部分。大會通過了若干教育改革問題的決定,決定中明確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這無疑是對職業教育的重大好消息。
作為一線的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就此淺談一二。職業學校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還是教學,在教學中學生可以獲得知識,獲得技能,獲得品格,因此如何教學、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關鍵。現代社會的信息日新月異,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升級,學生的生活經歷、面臨的新鮮事物也在不斷變化,筆者認為推行一套適合現代學生、符合當代社會、順應時代要求的教學模式是教學改革的一個主要方面。
一、職業教育對象的特點
職業教育有著它自身的許多特點。首先,職業教育的對象從客觀上說,多數是那些在初中或高中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是那些被老師和家長普遍認為調皮厭學的學生,無望升高中或上大學的學生,他們的理論知識基礎薄弱,有著獨特的性格特點。他們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死板的理論推導,不喜歡被束縛在課堂上;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喜歡親自動手去做一些實踐操作。筆者認為,只要認清學生,找到他們的學習興趣點并因材施教,職業教育便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體化教學模式正是符合了這一類學生的特點,不是單純的理論教學,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學中做,在做中學,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師生可以共同探討,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職業教育的目的
職業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確:向當代社會輸送高技能人才,以學生就業為宗旨。這與普通高等教育以升學和科研為教育目的的模式有所不同。學生畢業就能就業,就業就能頂崗,職業教育有這樣的優勢,才一直備受社會的關注,獲得政策扶持。學生畢業就能快速融入到工作崗位,這與在學校的學習和實踐是分不開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把“微生產線”搬到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展開學習,熟悉工作性質,掌握工作內容,這樣,畢業生從學生到工人的轉變就順理成章,輕車熟路。
三、開展一體化教學的方法
傳統的職業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分開進行,理論教學要求學生們上課仔細聽講,理解教師所講的知識,想象教師所描述的一部分操作,意識里形成一種主觀的未知正確與否的概念或操作。實踐教學要求學生們掌握實踐操作,教師只是講解操作方法和技巧,客觀上糾正了學生在理論課上想象形成的一部分錯誤概念、操作。這樣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之間就出現了為什么實踐中要這樣操作,有什么理論依據,如何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等問題。
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將書本上的知識實際化、設備化、工廠化,把理論知識變成可以看到的、可以摸著的元件、設備、實踐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實踐過程中,知識由感性認識演變為理性認識,最后又反饋到實踐中去。
四、開展好一體化教學的關鍵點
1.硬件條件
首先是硬件條件,硬件中包括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教學之所以大力推行,是因為多媒體教學有諸多優點,它可以將音、像、圖、動畫、視頻于一體全方位的展現教學內容,便于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和學習,能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還包括教學教具,教具是一種投資少、利用率高的教學用具;以及與課程相關的配套實訓設備、設施或者是加工車間,這些都是開展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條件。
2.軟件條件
筆者認為師資力量是軟件條件當中的重中之重。一體化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具備嫻熟的技術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雙師型教師”;另外聘請企業導師定期來校講課,把現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專業前沿帶到課堂,帶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發生著什么;學校教師也應該到企業進修,充實頭腦,提高業務,為教學服好務。
3.更新校本教材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教材具有普遍適應性,但對于特定的某一學校或某一地區的產業結構,則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編制適合學生和地區產業的一體化教學的校本教材,這樣為真正實現產教融合又邁進了一步。
以上便是筆者對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粗淺認識,希望能對深化教學改革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對推進職業教育的一體化教學建言獻策。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