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民辦高校提升教學水平和辦學層次、提高學生學習和就業競爭力,美術設計系皮具設計方向與行業協會大平臺協同合作與創新,整合校企資源優勢,把課堂教學與學生頂崗實踐進行有機結合,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也為我系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民辦高校;校企合作;行業協會大平臺;協同創新
國家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在當今人才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加強內涵建設,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大戰略性轉折。以質立校,從宏觀領域的規模數量向微觀領域的內涵建設進行改革轉變,高校建設由封閉發展向市場需求轉變,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創新型、知識型、實踐型人才,是高等院校在實現大規模擴展后迫切需要進行的工作和任務,也是高等院校辦學立足和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美術設計系在校企中心協助下,以就業與市場為導向,以深化人才培養方案為重點,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為目的,依托與廣東省皮具創意精英協會合作的社會實踐大平臺,整合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有機結合,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和廣度,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打造美術設計系特色專業新形象,培養時代和社會競爭性專業人才。
1 與行業協會協同創新,是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的關鍵
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美術設計系與廣東省皮具創意精英協會的合作,是隨著我國教育改革與我院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進行的。雙方進行資源共享與整合,科學發展,和諧辦學,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教學、科研與實踐融為一體,創意呈現項目頻現,合作共贏,校企合作平臺穩固發展。
我校地處廣州市花都區獅嶺鎮,這里有數千家皮具生產企業和規模的皮革皮具輔料市場,是國內外的皮具中心。我系與行業協會的合作是對高端產業鏈的一種探索,為獅嶺的皮具產業的優化與開放提供了創意和技術,為地方主要支柱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創意,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我系皮具設計方向學生通過在企業的頂崗實踐,把在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協同創新,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這也為我院現階段加強內涵建設,以質立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在廣東省皮具創意精英協會的協助下,每年一度的意大利皮具設計ARSARP對我系學生政策開放,免費培訓。在培訓中學生與世界級大師直接對話,了解當今世界最前沿皮具設計知識和理念,學習到了在學校里涉及不到的知識,極大地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課堂教學與技能培訓有機結合,僅使學生理論知識更加堅固,實踐動手和創意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學生創意作品頻現,不僅在多項技能大賽中頻頻獲獎,而且部分作品被協會成員企業加工生產后,直接投放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商業效益和商業價值。與協會的合作創新,不僅使我系與協會的優勢資源得到整合與發展,也為我院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的發展向縱深發展提供了關鍵性的參考和發展貢獻。
2 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
確立與時俱進的,與知識經濟時代和全球化時代相適應的,與21世紀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客觀需要相適應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關鍵在于創新。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協會協作,共同培養適應社會和市場需要的應用型高級技能人才是我系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的目的。
中國是皮具包生產大國,每年生產出皮具包到歐洲。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出口外單減少,國內外市場對箱包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獅嶺擁有以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為龍頭的制造產業鏈,眾多廠家和越來越重視校企合作平臺所蘊藏的無限商機和潛力。我系與廣東省皮具創意精英協會合作創新,針對市場的現實需求,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和整合教學資源,拓展學生進步與上升的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社會競爭力。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系通過協會這個大平臺進行教學實踐,同學們針對現實需求設計、制作、展銷作品,直接打向市場,讓學生置身于市場,接受來自市場的檢驗,了解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掌握最新流行趨勢和信息。這不僅使用人單位可以省略重新培訓新入職畢業生環節,從而節省時間和人工成本,直接創造社會經濟效益,而且也對我系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深入改革有著重要參考意義,對學院的內涵建設和以質立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3 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是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的重點
高職高專美術設計系皮具設計方向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民辦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和困惑,尤其是在建設的各個環節上,存在著銜接的問題。因此,民辦高職院校如何運用內外資源條件特點,充實自身的潛力和優勢,打造自己的專業亮點,強化特色專業優勢,以自己的亮點、優勢帶動相關專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和專業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以特色專業,提升辦學實力,形成持續發展中具有競爭力的實力派,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我系與行業協會合作深入,學生頂崗實習,師傅帶徒弟式育巧手,科學培訓,增強大學生內涵建設、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提高創意能力,使學生就業與用人單位產生零距離,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從崗位人理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對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我系著重做到以下幾點:(1)重審人才培養方案的教育模式教學原則:教學與學生職業對位課程突現職業性,技術與藝術相融合。(2)課程強化職業核心能力,提高職業綜合素質。(3)在教學中做到手把手教,做學結合。(4)可持續發展:在構建高層次的實訓項目時,可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把學生的學習目標引向“高技能人才”。通過行業協會這個大平臺,不僅達到了企業和學習的合作雙贏,也使學生就業和我系人才培養方案更趨合理與成熟,對我院內涵建設和以質立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提供了現實的參考范本。
美術設計系全體師生將團結一致,創新實干,繼續深化與行業協會的合作創新,共建校企合作大平臺,為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和學校的升本工作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 程瑋.“視域融合”與教學文化之意函分析——基于伽達默爾“視域融合”觀[J].高校探索,2013(1).
[2] 王航,王璐璐,柯柏玲.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探析[J].藝術科技,2014(06).
[3] 張妍.校企合作學歷提升式培訓模式初探[J].華章,2014(06).
作者簡介:陳岫嵐(1956—),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學士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2002年畢業于中央美院壁畫系研究生同等學力班,現為廣州工商學院美術設計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壁畫,裝飾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