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燕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5A-0095-02
創造性思維是以解決科學或藝術研究中存在的疑難問題為前提,用獨特的思維方法去探索新知識、開創新領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素質的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培養學生的質疑研討能力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常常質疑,有利于發展思維。因此,教學時教師應重視“以疑為線索,以思為核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大膽質疑問難,使學生處于思維活躍的狀態。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好問和求知欲強等特點出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學會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通過主動嘗試和自主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質疑研討能力,教師首先要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創設有利于學生質疑研討的環境。筆者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文《孔乙己》時,有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孔乙己是怎么死的?”為了讓學生自己找到答案,筆者趁機引導學生討論:孔乙己之死。隨后學生圍繞這個話題,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孔乙己是餓死的。”有的學生說:“孔乙己是凍死的。”有的學生說:“孔乙己是笑死的。”并且描繪出了這樣的場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孔乙己被病痛和饑餓折磨得奄奄一息,蜷縮在屋角冰冷的破床上。恍惚間,他眼前一亮,霞光中出現了金碧輝煌的金鑾殿,花甲之年的他終于高中皇榜。太過高興的他,一時忘了身處何地,昂首捧腹,得意地大笑起來。在笑聲中,他一頭栽倒在地上,告別了人世。在寬松的質疑研討氛圍中,學生經過討論,紛紛說出自己的觀點,有效地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其次,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比如,設置懸念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生的質疑興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以教學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文《木蘭詩》為例,在教學中有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根本不可能。”此時,筆者給予提問的學生肯定,并在課后與學生共同查閱資料后得知,那個年代的人們男女裝束都差不多,從表面上看不容易區分;木蘭隱藏得很好,不容易被發現;在戰場上大家都不太注意,所以不知道木蘭是女人。通過查閱資料,師生共同研討,學生獲得了滿意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二、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求異思維是指解放思想,打破常規,力圖創新的一種思維方式。它反映了一個人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創造性思維,它可以不受習慣的約束,避免出現思考問題過于單一的現象,從而幫助人們擺脫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使思維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等特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培養成為思路開闊的創造性人才,就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興趣愛好、知識結構等存在差異,學生對同一篇文章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差異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以教學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文《范進中舉》為例,為了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筆者引導學生想象:后來,范進怎么樣了呢?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設想出了多種結局。有的學生說:“范進中舉以后,因為不滿岳父先前對他的惡劣態度,休了他的妻子。”有的學生說:“范進做官后貪污受賄,最終被處決。”有的學生說:“后來,范進發達了,做了大官,但他所熟知的不過是八股文,在官場中鬧出了許多笑話。”這樣的訓練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如,學習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課文《愚公移山》,假如將文章的寓意理解為“面對困難,只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斗,就一定能夠戰勝它”自然是正確的;假如將文章的寓意理解為“要開動腦筋,隨機應變”也是正確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不要人云亦云,而要通過思考得出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意識。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卻可以遨游世界。”正是有了想象,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限,以大膽的、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文學本身就是一種想象,即使是寫實的文章也離不開作者豐富的想象。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多種方式。比如,教師可以依據文章的故事情節,請學生設想故事發展的結局,續寫故事,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學習蘇教版語文九年級課文《清兵衛與葫蘆》為例,文章結尾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如清兵衛的父親和老師對于他的新愛好會不會像從前那樣粗暴地進行干涉呢?清兵衛能夠守住自己的愛好嗎?后來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筆者在結束這篇課文的教學后,請學生展開想象,續寫故事。有的學生寫道:“清兵衛的新愛好還是遭到了父親的干涉,最終逆來順受。”有的學生寫道:“清兵衛遇到了一個開明的繪畫老師,老師幫助他做通了父親的思想工作,最終他成為了畫家。”有的學生寫道:“清兵衛無法忍受父親的再次干涉,投河自盡了。”學生借助想象充實了作品的“意義空白”。通過讓學生續寫故事,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如果人類也有尾巴》時,教師可以就“假如人類也有尾巴”作為開頭,請學生發揮想象,說一個奇特而又合乎情理的故事,然后再進入課文的學習。因為有了課前的想象,學生學習課文時思維會更加開闊,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經常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模式,變換角度思考問題,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而且能夠讓學生對同一事物提出不同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善于培養學生的質疑研討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