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軍
摘 要:虛擬軟件運用于物理教學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青睞。根據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認為物理虛擬軟件在物理教學應用中也存在許多弊端。
關鍵詞:物理教學;實驗教學;虛擬實驗;興趣;弊端;創新精神
使用虛擬軟件運用于物理教學,我發現學生樂于上實驗課了,愛學了、愛問了,學生的物理成績也有所提高。在實驗的過程中,我也摸索和總結了一些使用虛擬軟件運用與物理實驗的方法。但是虛擬軟件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弊端。
一、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科學的興趣
農村學生對動手實驗充滿激情與好奇,而且物理實驗的真實、生動、形象,恰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真實實驗能激發學生思考、提問、質疑、尋找答案,使學生樂于學習物理。而虛擬實驗是由教師的鼠標完成,學生只有在一旁觀看的份,觀察的是模擬出來的實驗現象,得出的實驗結論缺乏可信度和說服力。
二、不利于科學技能的培養
科學技能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反復訓練才能獲得提升。在學生做實驗時,要手、腦、眼、口齊用,可以真實體驗選擇器材、組裝器材、動手操作,反復嘗試、動手思考解決操作上的問題,知道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才能提高科學技能。而虛擬實驗缺乏體驗性和實踐性。例如,在“測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中,學生體驗到了彈簧測力計的水平勻速直線運動。在“電學”實驗中知道了在連接電路時,先布件后連線,先串后并,應把導線一端的銅絲順時針擰成鉤子,再順時針套在接線柱上,易接緊導線。在探究“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學生親自動手向下按易拉罐,不但觀察到桶中的水外溢而且手能感覺到越向下按越費力。虛擬演示實驗只能觀察到前者,根本體會不到后者。
三、不利于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也是研究物理科學必不可缺的科學素養。真實的實驗能教育學生要像愛迪生那樣為了尋找燈絲的材料,不惜實驗六百多種材料,做上千次試驗。學生沒有真正的實踐,無法感受從失敗到成功的喜悅,無法培養上述所說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自然領會不到科學的魅力,不能受到科學的熏陶,從而養成良好的科學作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四、不利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的培養源自于學生的善于觀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前人的成果,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如,在做“壓強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可用氣球、鉛筆等實驗,同樣也可以用鉛筆、氣球解決其他實驗。例如,用氣球可以摩擦后帶電,松手后氣球升空可證明空氣有浮力,瓶吞氣球證明有大氣壓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又如,在做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覆杯實驗時,學生發現紙片能拖住滿滿一杯水,卻托不住空杯和半杯水。這就為學生創設了提出問題,動腦思考分析,設計實驗,解決問題的機遇,創新能力漸漸地萌芽生長。而虛擬實驗具有穩固性、單一性和統一性,無法適應開放的千變萬化的教學情境,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情趣,有礙于教師和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的發揮,不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求,不能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資源和生活中的物理實驗資源。我們倡導用生活中的廢品和瓶瓶罐罐做實驗,把物理實驗變得豐富多彩。
(作者單位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