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霄杰 陳永民
摘要:助理輔導員制度是一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推行該制度能夠促進院系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輔導員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以及促進助理輔導員自身鍛煉與成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助理輔導員的培訓與指導、合理安排助理輔導員所負責的專業與班級、構建助理輔導員學習與交流的平臺以及注重對助理輔導員的工作經驗進行積累與推廣等。
關鍵詞:助理輔導員制度 高校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
助理輔導員制度是一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助理輔導員又稱輔導員助理、班主任助理或者助理班主任,是指由高年級學生(一般為學生干部、黨員、預備黨員等)擔任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的助理,在輔導員或者班主任的指導下,協助輔導員或者班主任教師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思想教育和學生工作的崗位。該制度的服務對象既包括輔導員,又面向大學新生。助理輔導員制度以助理輔導員聯系新生班級的朋輩教育形式,在輔導員和新生之間建立橋梁和紐帶,讓高年級優秀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為新生領航,能夠充分發揮高年級優秀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示范性,從而縮短新生的適應期,切實提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助理輔導員制度的產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培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核心工作,是具有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關鍵環節。中央16號文件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和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作為專職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也處在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沿。但近些年來隨著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過渡,高校招生規模日益擴大,學生人數劇增,因而學生工作任務愈加繁重,但相比之下高校輔導員數量的增加卻非常有限,人員配備相對緊張,在很多高校都遠遠達不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1:200的要求。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每位專職輔導員管理的班級數量都在七個以上,管理的學生人數平均在260人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400人左右。此外,這些專職輔導員中還有相當部分為新進輔導員,在學生工作方法和經驗上都有所欠缺。這樣一來,很多輔導員每天陷于各種繁雜而忙碌的事務性工作之中,從而不能真正發揮自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功能,細致深入地開展學生工作,也無暇對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進行有效改進與創新。
大學新生剛進入大學時期,面對與高中迥異的大學學習方式和陌生的生活環境、人際環境,他們迫切需要有人在他們迷茫、困惑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和正確的引導。因此,對新生教育管理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新生能否順利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關系到新生在大學期間的成長以及將來能否順利走向社會并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可以說,在大學新生入學初期做好教育和指導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礎。
基于上述背景,助理輔導員制度應運而生。在大學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助理輔導員機制,是對輔導員制度的有益補充,也是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的重要意義
(一)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是培養學生探索新途徑的有益嘗試
在當今高等教育發展形勢日新月異、學生主體特性變化巨大的情況下,以輔導員制為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給管理領域留下了一個真空地帶,那就是缺乏學生間的自我管理和交流。助理輔導員制度是一種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給了管理和被管理學生雙方一個能夠進行平等溝通和交流的機會,通過高年級優秀學生的主動介入,彌補單一的輔導員制度的不足,把院系的各項育人工作轉化到學生的行動上,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發展,深化院系的教育培養效果。因此,這一制度的推行能夠為創新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發揮積極作用,有利于實現全方位、多角度育人,從而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二)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緩解輔導員的工作負擔,有助于輔導員更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如前所述,當前我國高校學生人數的日益增加和專職輔導員人數配備的相對不足之間存在較突出的矛盾。通過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讓高年級優秀學生在專職的輔導員的帶領和指導下擔任助理輔導員,協助輔導員做好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為輔導員以后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又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使這支隊伍既有專職又有兼職,專兼有機結合,形成上下一致的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有效地緩解了輔導員時間緊、無精力抓學生工作的局面,將輔導員從繁雜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有利于輔導員及時全面地掌握新生的基本情況,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人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從而能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功能,也能夠使學生管理工作系統更加精簡、有序和高效。
(三)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有利于提高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促進新生的全面發展
新生進入大學,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在思想意識、生活習慣、學習方法、人際交往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助理輔導員與新生在年齡上接近,在身份上又同為學生,所以容易和學生在身份上、觀念上、興趣上拉近距離,溝通起來也較容易,共同語言較多。此外,助理輔導員又是高年級中品學兼優者的代表,學習成績優秀,能夠對新生的專業學習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助理輔導員制度,有利于新生更快地進入正常有序的學習、生活狀態,縮短入學適應期,能夠有效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效果,促進新生的更好發展。
(四)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有利于助理輔導員提升自身能力,能夠很好地鍛煉一批學生骨干
助理輔導員通過協助輔導對班級進行日常管理,會站在院系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和處理問題,這就有利于他們樹立全局觀念,提高協調能力。通過指導新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他們的交往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管理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通過協助輔導員處理一些突發事件,他們的應變能力也能得到較大提升。另外,當他們在做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時,又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因此,擔任助理輔導員有利于自身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對于助理輔導員是一個極佳的鍛煉和成長機會。
綜上所述,推行助理輔導員制度是對學生工作新模式的積極探索,也是學生管理工作取得更大實效的創新之處,有利于形成促進院系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輔導員工作深入開展、促進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促進助理輔導員自身鍛煉與成長的“四贏”局面。
三、助理輔導員制度的實施
(一)助理輔導員的選聘
學生助理輔導員的選聘應在院(系)黨總支的統一部署下進行。
選聘范圍:除新生外各年級的班干部、團干部、學生會干部、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品學兼優的高年級學生。
選聘程序:本人申請→民主評議→擇優推薦→面試→重點考察→院(系)黨總支會議通過→公示、聘任。
選聘數量:根據開展正常工作的實際需要,按年級或專業的具體情況相應地配備助理輔導員,班級與助理輔導員崗位的比例通常為1:1。
聘期:助理輔導員的聘期一般為半年。
(二)助理輔導員的崗位職責
助理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是在輔導員的領導下,協助輔導員進行新生的事務性管理,引導新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幫助新生處理剛進入大學遇到的各種困難,建立良好、高效的班級組織。
助理輔導員的具體崗位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協助輔導員深入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家庭狀況、生活狀況、貧困生情況及心理問題學生的及時發現;
2.協助輔導員及學校相關部門完善新生的各項檔案,包括新生個人信息的統計、新生心理普查及發掘具有特長的學生;
3.協助輔導員做好學校學院有關文件通知的上傳下達;
4.協助輔導員做好新生學生干部的選拔及培訓;
5.指導新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
6.負責本班級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包括學習方法的指導、生活環境的熟悉、人際關系的處理等;
7.協助輔導員及時發現并準確反饋新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協助處理突發事件,以保證新生的順利過渡,維護學校的安全穩定。
四、對于助理輔導員制度推行過程中的幾點建議
(一)切實加強對助理輔導員的培訓與指導,推動助理輔導員更快成長
盡管選拔出的助理輔導員多為高年級學生中的優秀代表,品學兼優且素質過硬,但他們在專業管理方面水平較低,且閱歷尚淺,在某些方面不盡成熟;加之由于他們的站位、視野等不同,處理學生事務時往往站在學生的立場,容易給工作帶來不利影響,形成工作阻力。因此,必須對他們進行切實有效的培訓與指導。
鑒于此,筆者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兩點工作:邀請資深輔導員對新選拔出的助理輔導員進行先期集中培訓,通過討論交流、專題講座等形式,樹立“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理念,培養他們的全局觀念和思想高度,幫助他們不斷地提高自身政治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并在思想和行動上能做到與院系和輔導員保持一致。這些工作需要在新生入學之前完成。另外,當新生開學、助理輔導員真正參與到新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之后,輔導員要定期召集助理輔導員匯報工作情況,幫助他們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發現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加以糾正并引導開展其他各項工作,從而促使助理輔導員盡快成長進步。
(二)根據新生群體的不同特點,合理安排助理輔導員所負責的專業與班級
在有些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存在著多種培養層次的學生并存的狀況。以筆者所在院系為例,既有統招的四年制本科學生,也有統招的三年制專科學生,還有非統招的兩年制“3+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由于新生在知識基礎、錄取方式、學習層次以及專業特色等方面都各有差異,所以在劃分助理輔導員負責的專業與班級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上述特點,盡量使每位助理輔導員負責與自身特點最接近的班級,保證其對工作對象特點有較好的了解與認識,從而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成效。
(三)入學初期過后,助理輔導員應盡快實現工作重心上的轉移,加強輔導員與新生間的直接聯系與溝通
助理輔導員多由高年級同專業優秀學生擔任,作為學長,他們在年齡上與新生相仿,易于溝通和交流,能及時了解新生在學習、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情況,并能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體會給予新生相應的引導。在新生入學初期特別是第一個月內,助理輔導員主要是通過接待新生注冊與報到、組織新生參加學校的各項基本活動、走訪新生宿舍、組織班級活動以及對新生進行摸底了解等途徑協助輔導員做好基礎性的鋪墊工作,是新生大學最初的“引路人”,是新生班級的直接管理者,輔導員可以借助于助理輔導員制度這一平臺更迅速和真實地了解新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解決新生在一些方面遇到的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細致度與深入性。但在度過了第一個月后,如果仍然對于助理輔導員有較大依賴性,那么在接下來的班干部選拔以及獎助貸評選等工作開展時,輔導員將會面臨著由于缺乏與新生的直接接觸因而對班級情況特別是一些重點群體(如臨時班干部、貧困生、問題學生)不夠了解的挑戰。此外,由于助理輔導員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與新生接觸最多的人,所以新生習慣于有事先找助理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新生與輔導員之間感情的培養和建立。
因此,在度過了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個月,助理輔導員應開始進行工作重心的轉移,即由之前的通過與新生直接接觸、為新生與輔導員建立間接聯系轉變為通過在新生與輔導員之間建立直接聯系,給輔導員創造更多的與新生直接接觸的機會,并適時淡出新生的生活,從而推動輔導員今后工作的開展。
(四)構建助理輔導員學習與交流的平臺,并注重對助理輔導員的工作經驗進行積累與推廣
在為期幾個月的工作過程中,助理輔導員會逐漸積累一些自己的感悟與心得,若對此加以及時的總結,便會成為今后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通過構建助理輔導員交流和分享的平臺(如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研討會、工作坊等),在現任助理輔導員之間以及現任助理輔導員與之前已經擔任過該職務的優秀學生之間營造一種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引導他們互相借鑒工作經驗,探討工作方法,從而促進助理輔導員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院系的學生工作管理者也要及時收集這些重要信息并加以歸納和研究,同時加強和其他院系的切磋,不斷修正和完善助理輔導員制度,實現制度的二次創新。
在我國現行輔導員隊伍配備相對不足、隊伍不穩定的情況下,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助理輔導員隊伍對于緩和輔導員隊伍的不足能夠起到很大補充作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要勇于改進、勇于創新,不斷完善和深化該制度,并建立健全相應的配套機制,促進助理輔導員制度在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樺,姚植興.高校學生助理輔導員制度初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5).
[2]劉吏婷.“輔導員+輔導員助理”模式在新生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12).
作者簡介:
商霄杰(1988— ),女,河北邢臺人,石家莊學院教育學院助教,教育學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教育研究。
陳永民(1980— ),男,河北元氏人,石家莊學院教育學院副書記、副院長,理學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為石家莊學院2013年度校級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成果之一。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