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花
摘要: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作為數學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去教學;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做好教學設計,真正做到先學后教;課堂教學要做到思維訓練、表述訓練、做題訓練的結合;課后要精心設計作業和限時練習,采取分段設計,分層推進的模式。新課改中,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減負、教師降壓,課堂增效。
關鍵詞:先學后教 課堂訓練 作業設計
新課標下的高中數學教學,作為數學教師要嚴格按照新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去教學。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弄清課程框架,全面了解新教材內容的設計,準確把握課程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結合考綱,對教材內容適度拓展。
1.要做到先學后教,教學設計時,必須深入了解學生,努力找準學生的已知知識,將教學起點放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改變教學觀念,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由傳統的被動接受、模仿,鞏固練習轉變到主動學習,探究,質疑,創新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首先要給學生充分的信心,在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教師的提問、問題的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都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讓學生在回答成功的同時獲得自己很棒的感覺,教師要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學會不露聲色地去贊美學生。要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敢于發言、勇于質疑。教師的作用是設疑、解難、激勵,要盡量做到學生能自己學會的、學生自己跳一跳能夠得到的就一定讓學生去學習、自己去努力做到,學生能說的一定讓學生自己說出來。興趣有時候就是教師適當的時候逼出來的。由于初中課改后學生的數學基礎差,進而對高中數學有畏懼心理,因而有的學生還沒有接觸就產生了放棄心理,所以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學生該會能會的必須學會,只有學會了、理解了,才能逐漸地培養興趣。通過新課改教研活動,我們的預期目的基本達到,教研氛圍很濃厚,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日新月異地轉變。現在我們上課時應考慮如何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不再片面地考慮這節課教什么,更加注重學生學會了什么,不再一味地抱怨學生什么也不做了。
2.課堂教學的實施也要隨課改的改進而變化。課堂教學包括思維訓練、表述訓練、做題訓練。高中數學,做題和模仿都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一定要給學生表述的機會。提高課堂效率,做到高效課堂,必須做到少講、精講、精煉。課堂教學要倡導先學后教原則,學生活動在前,教學理論在后,學生思考在前,教師講解在后,學生探究在前,教師歸納總結在后。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特別下工夫,因為在新課改下,我們教師會普遍感覺內容量大、課時數少。要降低起點,使學生感到數學不難學,課前讓學生明確目標,知道每一節課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將重點突出化,將難點分散化,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恰當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適時增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參與其中。有效課堂不但看教師教了多少,更主要的看學生學會了多少。教師要有充足的課前準備,課堂上要有適時的點撥,面對重難點教師要有精準的講解,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才會感覺有一點進步,有一點提高。好的課堂不是教師自己感覺到的而是看學生的感受如何。
3.同組教師要適應新課改要求,要有賽課、評課等教學活動,教師只有在實際教學中摸索提高。受學生基礎或者班級氛圍的影響,自己寫的教案或許很好,但在實際教學中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每一節課能突破一兩個兩點就算成功。揭破難點、發掘易錯點、總結規律方法這都是亮點。每一節課都必須有總結,因為小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上要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往往動手能力差,要想辦法讓學生自己動起來。看上去比較容易的題學生會感覺心里放松,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來課堂上演算,馬虎容易出錯。會而不得分,對而要點不全,學生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又吸取了教訓和經驗。總之教師要把握好講和練的度。題量過多、難度過大,學生會感覺困難重重、很吃力沒有成就感;量少題易,學生會輕裝上陣,感覺過于小兒科;而難度適中、題量適量,學生感覺微微吃力,但是都能應付下來,稍微累點卻很有成就感最好。但是我們不能用練代替教師的講。教師好比導演,學生就是演員,教師適當引導,學生也可以稍作發揮。好課須教無定法,不能套用現成的模板。
4.課后作業的設計必不可少。作業和限時練習要分段設計,分層推進。我們可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面,(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要面向全體學生。技能層面,要求學生品位解題過程,體會數學方法,系統掌握知識,把握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學會面對解題中的困難和疑惑尋找突破口。能力層面,面向學習中的佼佼者,讓學生在完成學校課堂教學之余,做高水平的題,選作競賽題、高考失分題,敢于挑戰自我,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敢于超越教師,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動腦的意識。
面對新課改,教師敢于創新自然會帶給學生創新意識。“講在關鍵處,練在必需時”。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靈活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從茫茫題海中解放,教師從摞摞試卷的解脫,課堂高效自然水到渠成。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