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目前高校“雙導師”人才培養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高職院校與中小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種“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探討了該模式的內涵、實施內容、實施步驟和過程管理方法等。
關鍵詞:校企合作;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9-0051-03
問題的提出
(一)“雙導師制”及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在部分本科院校已經實施多年,由于部分院校形式主義的做法,加上企業兼職導師基本不發揮作用,雙導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工作配合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導致這一人才培養模式的推廣和效果不盡如人意。而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放在與大型企業合作開展專班教育、構建“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等方面,與小型企業的校企合作存在很多困難。
根據《國家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結合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的特點和學院相關專業情況,我院制定了校企合作實施“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的實施方案。
(二)實施“三證書雙導師制”的意義
實施“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在解決目前高職在職業素質教育、實踐教學指導、創新能力培養、教師職業能力、中小型科技企業產學研合作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的同時,還具有以下意義:(1)實現校企深度合作,使學校與企業、教師與企業、學生與企業三方面實現“零距離”接軌,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奠定堅實基礎。(2)以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崗位、工作內容、產學研項目等為載體,進行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寫作,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同時滿足企業對人才定向培養的要求。(3)有利于“雙師結構”教學團隊的穩定和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有利于專任教師的“三師素質”(專業教學、實踐教學、職業與就業指導)、職業能力的提高。(4)促進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在科研、生產、質量和技術等方面得到快速提高,盡快使新產品、新技術、新管理、新工藝等進入規模化、產業化生產階段,提高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證書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定位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規格
該人才培養模式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滿足電子信息類相關企業需求的、從事企業一線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時獲得三個證書:高等職業教育大學??飘厴I證書;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崗位(群)一致或密切相關的高級工證書或助理工程師證書;由校企合作的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和企業共同頒發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二)專任教師職業能力目標與定位
擔任雙導師的專任教師,每年度考核時應獲得(或具備)兩個證書:(1)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崗位(群)一致或密切相關的技師、高級技師證書或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證書。(2)由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和企業共同頒發的“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等級證書”。擔任雙導師的企業兼職教師,每年度考核時應獲得由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和企業共同頒發的“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三證書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職業能力
(一)內涵關系圖
“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的內涵如圖1所示。
學院專任導師與企業兼職導師合作完成來源于該企業的產學研項目,全過程地共同指導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參與產學研項目以及畢業設計(含畢業設計報告)等,根據企業崗位和產學研項目的技術需求情況,制定2~4門與產學研項目相關的創新性課程指導學生自學。
畢業時,考核學生的實習實訓過程(職業道德與素質、職業發展和技能等)、產學研業績、創新課程學習成績、畢業設計等綜合職業能力。根據考核情況頒發“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在考核學生的同時,還根據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職業能力要求和高等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考核雙導師對學生的指導能力以及教師的產學研業績、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等綜合職業能力。根據考核情況頒發“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二)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學生的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通過一年的實習實訓與人才定向培養,經過導師工作委員會考核評價和推薦,由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和合作企業共同評定,并向學生頒發相應等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職業能力等級證書”。證書分為一級/優秀、二級/良好、三級/合格三個等級。證書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證書名稱、等級、頒發機構與蓋章、頒發時間。(2)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主任、企業負責人簽名,專任導師、兼職導師簽名、學生簽名。(3)對學生在“遵守法律規章與協議、自學與知識應用能力、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工作態度與工作方法、創新研究與探索(含畢業設計課題)、工作進步與業績”六個方面的評價成績。
指導教師的職業能力等級證書 第六學期末經系和導師工作委員會考評、推薦,由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和合作企業共同評定并頒發相應等級的“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等級證書”。證書分為一級/優秀、二級/良好、三級/合格三個等級。證書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證書名稱、等級、頒發機構與蓋章、頒發時間。(2)職業學院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主任、企業負責人簽名,導師簽名。(3)對教師在“遵守法律規章與協議、職業素質(道德)與師德、工作態度與協調、指導學生的能力與業績、產學研工作能力與業績、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的能力”六個方面的評價成績。
實施過程與效果
(一)基本實施步驟
第一步,制定校企合作實施“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的方案,校企合作成立雙導師工作委員會和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制定工作規程和年度工作計劃。
第二步,根據不同合作企業的產學研項目,招募、選拔專任導師、兼職導師,系部、企業和導師三方共同簽訂協議,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等內容。
第三步,招募、選拔三年級相關專業的學生,確定需要自學的創新性課程或技術資料,學生與導師、企業簽訂實習協議,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和就業等內容。
(二)實施過程管理
定期召開導師工作會議 雙導師工作委員會每學期制定一份工作計劃,每個月召開一次全體導師工作會議,圍繞學生存在的問題、學術問題、指導方法、產學研工作、學生就業等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并根據會議情況做出相關決議、規章等。學期末和年度末,由總導師匯總各導師的工作業績、企業和學生評價情況以及相關佐證資料,按照職業能力標準和評價辦法,對導師、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并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出下一年度或學期的改進方案和工作計劃,使“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日臻完善。
工作督導 系部負責人和非專任導師(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三人組成督導組。通過訪查學生、企業領導和審查相關資料等方式,對雙導師工作、學生實習/學習創新、考核評價情況進行監督。
(三)實施效果與展望
目前,我院已經選擇威海地區從事物聯網技術應用、太陽能照明技術應用、電力數字變頻器研發生產等高新技術行業的三個中小型企業進行試點。經過一個學期的試行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合作企業積極性非常高,其中有4個產品研發、技術改進項目進入試驗/驗證期,使企業的產品研究與技術改進工作進程明顯加快。(2)高職教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是一項非常重要且復雜的工程。通過實施本人才培養模式,不僅使參與項目的學生自學能力明顯提高,而且其對企業的新技術掌握得也較快。由于以“教師、學生、員工”三結合的團隊形式開展實習指導和產學研項目,無形中使學生受到了員工、教師和職業氛圍的熏陶和影響,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提高較快,適應了企業的高節奏、高質量、高效率等工作要求。多數參與項目的學生對企業的感情日益加深,對就業前景非常期待。(3)專任教師在參與項目中快速掌握了新技術、新方法。如云計算技術、三網合一技術、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應用、觸摸屏應用技術、功率單元熱學設計與散熱技術、電子產品可靠性與電磁兼容設計技術等。
“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特別適合于高職院校與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合作實施,雖然實施一個學期,但已經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目前,威海市、煙臺市的多家企業正在與我們商討實施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人才培養模式一定會在很多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得到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潘煜雙.“雙導師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08(4).
[2]王亞盛.職業素質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2(3).
(責任編輯:楊在良)
第一步,制定校企合作實施“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的方案,校企合作成立雙導師工作委員會和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制定工作規程和年度工作計劃。
第二步,根據不同合作企業的產學研項目,招募、選拔專任導師、兼職導師,系部、企業和導師三方共同簽訂協議,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等內容。
第三步,招募、選拔三年級相關專業的學生,確定需要自學的創新性課程或技術資料,學生與導師、企業簽訂實習協議,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和就業等內容。
(二)實施過程管理
定期召開導師工作會議 雙導師工作委員會每學期制定一份工作計劃,每個月召開一次全體導師工作會議,圍繞學生存在的問題、學術問題、指導方法、產學研工作、學生就業等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并根據會議情況做出相關決議、規章等。學期末和年度末,由總導師匯總各導師的工作業績、企業和學生評價情況以及相關佐證資料,按照職業能力標準和評價辦法,對導師、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并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出下一年度或學期的改進方案和工作計劃,使“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日臻完善。
工作督導 系部負責人和非專任導師(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三人組成督導組。通過訪查學生、企業領導和審查相關資料等方式,對雙導師工作、學生實習/學習創新、考核評價情況進行監督。
(三)實施效果與展望
目前,我院已經選擇威海地區從事物聯網技術應用、太陽能照明技術應用、電力數字變頻器研發生產等高新技術行業的三個中小型企業進行試點。經過一個學期的試行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合作企業積極性非常高,其中有4個產品研發、技術改進項目進入試驗/驗證期,使企業的產品研究與技術改進工作進程明顯加快。(2)高職教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是一項非常重要且復雜的工程。通過實施本人才培養模式,不僅使參與項目的學生自學能力明顯提高,而且其對企業的新技術掌握得也較快。由于以“教師、學生、員工”三結合的團隊形式開展實習指導和產學研項目,無形中使學生受到了員工、教師和職業氛圍的熏陶和影響,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提高較快,適應了企業的高節奏、高質量、高效率等工作要求。多數參與項目的學生對企業的感情日益加深,對就業前景非常期待。(3)專任教師在參與項目中快速掌握了新技術、新方法。如云計算技術、三網合一技術、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應用、觸摸屏應用技術、功率單元熱學設計與散熱技術、電子產品可靠性與電磁兼容設計技術等。
“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特別適合于高職院校與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合作實施,雖然實施一個學期,但已經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目前,威海市、煙臺市的多家企業正在與我們商討實施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人才培養模式一定會在很多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得到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潘煜雙.“雙導師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08(4).
[2]王亞盛.職業素質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2(3).
(責任編輯:楊在良)
第一步,制定校企合作實施“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的方案,校企合作成立雙導師工作委員會和職業能力評定委員會,制定工作規程和年度工作計劃。
第二步,根據不同合作企業的產學研項目,招募、選拔專任導師、兼職導師,系部、企業和導師三方共同簽訂協議,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等內容。
第三步,招募、選拔三年級相關專業的學生,確定需要自學的創新性課程或技術資料,學生與導師、企業簽訂實習協議,確定各自的責任、義務和就業等內容。
(二)實施過程管理
定期召開導師工作會議 雙導師工作委員會每學期制定一份工作計劃,每個月召開一次全體導師工作會議,圍繞學生存在的問題、學術問題、指導方法、產學研工作、學生就業等相關問題進行研討,并根據會議情況做出相關決議、規章等。學期末和年度末,由總導師匯總各導師的工作業績、企業和學生評價情況以及相關佐證資料,按照職業能力標準和評價辦法,對導師、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并進行總結和反思,提出下一年度或學期的改進方案和工作計劃,使“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日臻完善。
工作督導 系部負責人和非專任導師(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三人組成督導組。通過訪查學生、企業領導和審查相關資料等方式,對雙導師工作、學生實習/學習創新、考核評價情況進行監督。
(三)實施效果與展望
目前,我院已經選擇威海地區從事物聯網技術應用、太陽能照明技術應用、電力數字變頻器研發生產等高新技術行業的三個中小型企業進行試點。經過一個學期的試行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合作企業積極性非常高,其中有4個產品研發、技術改進項目進入試驗/驗證期,使企業的產品研究與技術改進工作進程明顯加快。(2)高職教育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是一項非常重要且復雜的工程。通過實施本人才培養模式,不僅使參與項目的學生自學能力明顯提高,而且其對企業的新技術掌握得也較快。由于以“教師、學生、員工”三結合的團隊形式開展實習指導和產學研項目,無形中使學生受到了員工、教師和職業氛圍的熏陶和影響,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提高較快,適應了企業的高節奏、高質量、高效率等工作要求。多數參與項目的學生對企業的感情日益加深,對就業前景非常期待。(3)專任教師在參與項目中快速掌握了新技術、新方法。如云計算技術、三網合一技術、Android系統二次開發應用、觸摸屏應用技術、功率單元熱學設計與散熱技術、電子產品可靠性與電磁兼容設計技術等。
“三證書雙導師制”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定向培養模式特別適合于高職院校與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合作實施,雖然實施一個學期,但已經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目前,威海市、煙臺市的多家企業正在與我們商討實施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改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該人才培養模式一定會在很多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得到普及應用。
參考文獻:
[1]潘煜雙.“雙導師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嘉興學院學報,2008(4).
[2]王亞盛.職業素質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2(3).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