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長沙市南雅中學 湖南長沙 410129)
體育教師人文素養的現狀調查與提升建議①
劉慧
(長沙市南雅中學 湖南長沙 410129)
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水平對于當前體育教育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關系到素質教育的推進,關系到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通過調查發現,體育教師在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三個方面得分分值均不理想,然后從社會人文環境、高校教育改革、校本培訓和自身修養等維度,探討了對策和建議。
人文素養 體育教師 高校 建議
人文素養主要是指一個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識,以及由這些知識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內化在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氣質和修養等。人文素養關乎的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表征體現在一個人的氣質、品格、情操、信仰等各個方面,其內涵主要包括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三個方面。[1]莊子曰:“水之積若不厚,則其負大舟則無力?!逼湟獍抵?若一個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教學中必然會捉襟見肘,短板盡現。眾所周知,體育學科位于素質教育的前沿,關乎學生的身心健康與他們未來的健全發展,也就是說,體育教師也必須同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教學中要堅持教書與育人同步,充分利用人文方法,挖掘體育課程和體育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人文內涵和美學情致,傳授學生人文知識、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感、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使受教育者成為具有健全品格的全面發展之人。鑒于此,欲對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人文底色”,體育教師就必須“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其中就需要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水平,來匹配社會所賦予的良好的社會職業形象,而此方面的提高,則需要體育教師在工作生活中不斷錘煉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為此,本文的探討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參考意義。
本文以湖南省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為研究對象。運用專家訪談法設計了調查問卷表;隨機抽取了長沙市一中、衡陽市六中、衡南縣一中、湖南師大附中等12所普通全日制學校,實地調查和走訪了上述高校的部分體育管理工作者、學生和體育教師,請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問卷內容。后運用文獻資料法在中國知網(CNKI)上和本校圖書館中,參閱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采用邏輯法、進行了歸納與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表1 體育教師人文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統計表

表2 體育教師人文方法運用情況的調查統計表

表3 教師人文方法運用情況的調查統計表
筆者運用專家訪談法,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在對所調查的體育教師人文知識調查方面,設計了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哲學知識、法學知識、美學知識這五個學科領域的問題,然后通過打分統計,從表1可以看出:教師人文知識掌握最好的是文學常識和歷史知識,人均得分為15.2分和13.6分,排在此次調查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經訪談得知,這兩個學科門類曾作過他們在讀期(高中及大學期間)的統考和普修,相關知識接觸較多。人均得分最低的人文知識學科類別是美學和哲學,得分分值在30%~40%之間,達不到本省體育師資隊伍人文知識修養水平的相關規定。
人文精神是教師人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師人文知識內化的結晶。體育人文精神作為體育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從體育文化心理層面表現出來的文化精神的總和,它的實質是以追求真、善、美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健康發展為終極目標;以人為本,優化人的生活方式和在體育中對人性的弘揚與追求,關愛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自由與文明的精神。[2]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人文精神方面,體育教師人均得分最高的領域是師德修養,人均14.8分,排序第一位。職業發展領域在校方的引領下,近幾年呈增長態勢,排序第二位,人均得11.3分。而和教學環節最密切相關的教學法格和科研方法領域,還比較欠缺,得分不及50%,這說明,我省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任重而道遠。
人文方法是體育教師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得以實現的手段。也是體育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顯示器。此項調查統計采用學生評價、同事評價和自評三結合的打分方式。從表3可以看出,體育教師比較注重個人社會生活中的人文修養,此項得分分值15.8分,排序第一位。在呼喚人文精神回歸和開展人文教育的背景下,在專業成長維度呈增長趨勢,人均得分12.9分,排序第二位。但在和學生人文教育息息相關的自身學習、教學和科研維度,得分較低,三者比例為6.5∶9.1∶7.6,調查結果顯示與《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要求還有加大的差距。
良好的社會環境對師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化作用。為此,全社會應積極弘揚正能量,通過政策的引領、媒體的宣傳、大眾心理導向等渠道,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弘揚尊師重教的光榮傳統,體育教師在此大環境下,和其他社會群體一樣,敬業樂群、本色當行。人文素養無形中就得到積累和升華。
體育教師基本都是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讀期間是他們系統學習人文知識,落實人文精神、踐行人文方法的重要時期。為此,高校應推進本科或研究生教育改革,面向人文教育方向轉軌與側重。在課程建設中,應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時安排等方面,注重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為體育教師以后踏上工作崗位,對授課班級中的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先儲備好源頭活水。
現代管理學認為一切有組織的行為,重在管理。體育教師人文素養的提升可同職后再教育、校本培訓等工作相結合。職后再教育是現代企事業單位人員為更新知識、搞好本職工作,實現與時俱進的一種“再充電”過程。為此,校方應重視體育教師的職后再教育工作,運用校本培訓等方式,通過聘請專家進行人文知識講座,或者通過社會實踐領悟人文精神,通過運用人文方法搞好教育教學和體育科研等。在節假日期間,要多措并舉來提高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提升,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要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與學生的互動中切身體驗、反思、總結,才能提高實效性,從而實現外化于行、內化于心。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體育教師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授、滲透人文知識體系。但有古訓云:“師不必賢于弟子”,就是說教師無論在學識上還是在思想上,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亦可從教育對象身上汲取營養來完善自己。為此,在日常教學中,要倡導教學民主化,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有益于與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努力實現教學相長。
人文知識涉及文、歷、哲、法、藝等各個領域與學科,其博大精深。為此,體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應在精通自己的專業的同時,通過自我修煉,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修養,加強對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的理解和領悟,對生命、對生活、對歷史、對社會的獨特見解和觀點。加強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在體育學科中穿插其他學科的知識,學科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來增厚本學科的文化底蘊,形成人類文化一體化思想。[3]
[1]胡里章.什么是人文素質教育[M].北京: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蔣菠.競技走向健美:大學體育人文精神重塑西南大學[D].西南大學,2012.
[3]杜英麗.語文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要求[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7,9(3):72-75.
G807.3
A
2095-2813(2014)09(b)-0187-02
劉慧(1983,9—),湖南岳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