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多
摘 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和證券市場的運行效率,其中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尤為重要。我國一些上市公司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利用關聯方交易操縱利潤、鉆法律空子、披露不真實、不充分、不及時、不具可比性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有很多原因,應采取措施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對策建議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資者做出正確的預判和決策,是證券市場健康有效運行的基本前提。會計信息越及時有效越能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市場健康運行。
1.有利于投資者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投資者希望通過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獲得充分的信息,以助其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投資者主要依靠上市公司按時披露的季報、半年報和年報獲得必要信息,并通過分析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財務報表及重大事項預披露等進行投資決策。
2.有助于上市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上市公司及時、真實的信息披露,能提升公司信譽和知名度等無形資產價值,增強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投資信心。如果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存在失真等問題,投資者就無法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不僅難以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甚至可能導致投資損失。
3.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有助于監管機構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依據會計準則生成公允信息,只有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才能保障信息披露的質量,有助于監管層發現和控制會計準則不規范引發的問題,從而及時修正會計準則,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增長迅速,市場規模逐漸增大,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和披露規范也在逐步完善。雖然會計信息披露違規數量顯著減少,但違規現象并沒有徹底消除,違規手段和方式更加隱蔽復雜,一般投資者更難以辨析和防范。目前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上市公司利用關聯方交易操縱利潤。關聯方交易是一種非市場化的交易活動,關聯交易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操控的。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關聯方的界定不明確,許多上市公司與改組之前的母公司、由母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及其他聯營公司等間普遍存在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關聯方交易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相互間的交易活動影響各方面經營活動和會計信息結果。
2.通過鉆法律法規空缺虛增利潤。由于現行會計準則主要以規則導向為主,難以與日益復雜的具體經濟事項完全一致,而且準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一些上市公司鉆法律法規空缺采取“打擦邊球”的手法虛增利潤。
3.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不充分、不及時。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尤其IPO重啟后這種現象更是頻發。有的公司為了申請上市、配股或增發募資,不惜利用各種手段包裝會計信息,以各種方式進行利潤操縱,還有的公司在盈利預測方面弄虛作假,誤導投資者,導致不少新上市企業“業績變臉”,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1.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公司治理框架直接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也影響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目前,我國一些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股權結構不合理、機構設置過于繁瑣、公司內部控制環節薄弱等問題,從而導致會計信息披露失真。
2.上市公司會計準則不完善。會計準則的制定遲滯或延遲都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對投資者決策無任何參考價值。會計準則是以自生自發的會計秩序作為依據而制定的,在將動態的會計秩序轉化為會計準則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導致會計準則的制定存在一定滯后性,使現行的某些規定不適應新的經濟事項處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上市公司披露會計信息質量。
3.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現有的績效評價體系偏重于控股股東的利益,并沒有考慮到非控股股東、債權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出發點不同,應采用不同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四、加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策建議
1.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環境,加大違規懲罰力度
在目前國內法律沒有“集體訴訟”制度的情況下,為徹底解決違規成本低而導致造假泛濫問題,應加重懲處力度。在罰款方面對造假者嚴懲不貸,對舞弊行為不再列出明確的“機會成本”上限,而是以所獲不法金額為基礎給以幾倍甚至十幾倍的罰款懲處,使不同程度的違規人員都得到相應處罰。
2.加強強制性信息、自愿性信息及預測性信息披露
許多投資者注重上市公司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而這些強制性信息披露多以法律法規為基礎。因此,需要從法律角度強化管理者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權力與責任,加大處罰力度,提高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質量。同時,應將強制性信息披露與自愿性信息披露結合起來。
3.加強企業外部監管力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要從源頭上杜絕上市公司披露虛假會計信息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強企業外部的監管力度。監管部門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完善的監督運行機制,保證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另一方面,要構建嚴密的會計信息披露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做好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即事前監督);以現有的審核部門為基礎,建立獨立的審計委員會,實施有效的以“查”為主的稽核防線(即事中控制);在會計核算基礎上對各崗位及業務進行日常性的檢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即事后監督)等措施,從而強化內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實施情況的檢查與考核,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王永蘭,秦士華.我國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問題及其改進[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20).
[2]2010年度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數報告[R].北京師范大學,2010.
[3]譚相興,田海霞.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問題及成因分析[J].現代商業,2013(6).
[4]王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基于公司內部治理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