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镕隆 宋秀清
[摘 要]課題是課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把一篇文章的題目說成是文章的“窗口”,從“窗口”突破更易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結構和旨意。教師應從強調題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分析題目,從中找出文章主旨;緊扣主旨,培養創新思維幾個方面導入教學。
[關鍵詞]課文題目;激發興趣;旨意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語文教學中,從課文題目導入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導入方法的好處是直扣課文中心,能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一、點亮“眼睛”,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強調題目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從而使學生養成一接觸到課文,就注意探究題目含義的好習慣。
教師圍繞課題啟發提問,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急切地想了解課文內容,提問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為學生學習全文鋪平道路。一些課文的題目本身就很講究,如果執教者能挖掘和發現題目的佳處,引導學生思維、探索、聯想,也會增加他們學習文章的濃厚興趣。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去鉆研、去探討、去追求,從而獲得大量的知識,有了興趣就會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開啟“窗口”,掌握課文旨意
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他們接觸到的文章題目的類型越來越多,于是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進行指導。漸漸地,學生理解到有的文章題目表明時間,有的文章題目表明地點,有的文章題目標出人名,有的文章題目寫明事件……還有一類文章題目點出了全文的旨意,這類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靈魂,就是文章的“窗口”。教師要利用題目與文章的內在聯絡,恰當啟發,使講讀教學剛剛進行就讓學生接觸文章的主題。
呂叔湘曾經說過:“在多種教學方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叫‘活?!笔聦嵣喜捎昧嘶畹姆绞剑n堂上就會顯得生氣勃勃,學生的思路也易打開。當然“活”的方法多種多樣,執教者應因人而宜,因教材而宜,各顯神通,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宗旨。
三、緊扣“主旨”,培養創造思維
現在的教學,比較重視導入,普遍認為,精致的導入,能創造課堂氣氛,扣緊學生的心弦,提高課堂效率。緊扣“主旨”,從課文題目入手是最佳的導入方法,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開課方式。許多課文題目不僅可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的重要問題,還可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以外有關的許多問題,培養學生的優秀思維品質。
如,三年級教《一定要爭氣》時,教師可抓住“爭氣”題眼,激起懸念設疑:“課題的中心句是什么?(爭氣)”“誰要爭氣?為什么要爭氣?爭氣了嗎?”
然后引導學生循著“爭氣”理思路:
通過討論,學生明確了課文《一定要爭氣》重點講述了童第周在學生時代經歷的兩件事。從為己為家到為民為國爭氣的思想感悟,表現了他不甘落后、發憤努力、自強不息的刻苦精神和愛國情感。全文以“小時候——十七歲——二十八歲”的時間順序為經線,以“家里——中學——比利時”為緯線,寫了“功課趕上”和“實驗成功”兩件事,中心明確“一定要爭氣”。扣住“爭氣”,聯系實際講“爭氣”。這樣,抓住課題學課文,學生們經過集中——發散——集中的思維活動,形成了能力,發展了智力。
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都在以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思維空間、培養實踐能力為目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大勢所趨。傳統的語文教學通常重視基本知識的把握和訓練,強調字詞句章的分析和理解。富有人文內涵、情感價值和審美趣味的課文往往被教師分析得支離破碎,變成一堆毫無生氣的文字。學生學得比較被動,很少在能力上加以訓導。自從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不再是圍繞幾個練習解答的填鴨式的枯燥無味的方式,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而筆者認為從課文題目入手就是一種既直接又靈活的教學方法?!案Q一斑而知全豹。”在語文教學中若能緊扣文章題目,則將在分析課文、閱讀理解、培養創造性思維等諸多方面的訓練過程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也有益。
總之,讀好課文題目,找準切入點,從課題入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欲望,使整堂語文課從一開始就讓學生充滿閱讀期待,真正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也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簡單有效。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