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星輝
摘要:本文論述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機制和組織方式面臨問題和改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機制;組織方式;改進措施一、面臨的新問題
隨著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完成,農田水利建設的工作機制和組織方式也面臨著新的課題。一是投入機制發生了變化。長期以來,農民一直是農村水利的投工投勞主體,地方財政只給予適當補助。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后,“兩工”逐步取消,改革村提留使用辦法,占農村水利工程總量70%—80%的跨村、跨鄉工程失去了原有投工投勞渠道。二是工作機制發生了變化。由于農田水利工程受益范圍大多跨村、跨鄉,實行“一事一議”后,給那些跨鄉村的流域性工程實行統一會戰帶來難度。三是組織方式發生了變化。由于長期以來,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習慣于依靠政府號召,行政干預,獎罰推動,部門協調來組織水利建設。實行“一事一議”后,如不及時轉變思路,積極探索新的途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就難以開展。
但是,從長遠來看,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將會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根本性變革,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生質的飛躍。首先,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使農村實現了“精兵簡政”,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減輕了農民負擔,從而增強了黨和政府在農民中的威信。其次,有利于提高農民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農村綜合配套改革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等于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使農民群眾有能力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包括農田水利在內的生產建設上來。再次,有利于改革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體制和機制,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后,農民群眾將更加注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實效,一切勞民傷財的形式主義必將受到堅決抵制,僅僅依靠行政命令的方法已經不能奏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必須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體制和機制上的轉變,從外延的擴張轉變到內涵的挖潛上來。
二、改進措施
一是擴充渠道抓投資。在水利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上,政府要加強宣傳,使干部群眾都認識到農田水利工程關系到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可以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符合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利用好“一事一議”的議事形式,來爭取群眾資金。同時要制定好政策,放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權,引導企業、社會各界和農民投資,鼓勵通過合營、獨資、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辦水利工程。這樣就拓展了水利建設的資金來來源。
政府本身也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在資金投入上向農業傾斜,把對農業的補助逐步轉移到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來。并爭取將一部分鄉村公益事業金用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同時要組織金融機構,為水利建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可以以政策性銀行為農村金融的主體,開展為農戶投資水利建設貸款的業務。同時也要引導民間信貸,爭取建立農田水利建設基金。除鼓勵投資以外,還要鼓勵投工。
二是趨利避害抓管理。在農田水利項目的經營管理問題上,可以通過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和產權改革來解決。農田水利工程的經營管理權可以按照“誰建設,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放開。同時要明確水利工程的所有權。這樣經營管理權也就搞活了,農田水利工程的經營管理工作才能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正常進行。
農田水利建設是為農業服務的基礎性建設,在農村綜合配套改革中必然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適應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及時地分析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給農田水利工作帶來的影響,探討并適用農田水利建設的新思路,趨利避害,把新時期的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搞好。
三是強化組織抓引導。在針對農田水利建設在組織上的問題上,要強調發揮政府的職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群眾參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的工程。各級政府要做好統籌協調工作。
在各村、鄉、鎮的協作辦水利問題上,政府要出面組織和協調各個村、鄉、鎮的合作,指導村與村自愿結合協作,排定好實施的先后順序。對于這種跨流域的水利工程,要先由政府水利部門作好規劃,制訂規劃要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個中心,注意解決好當地農業生產和增收急需解決的問題。要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規劃,然后將規劃交由當地村民大會討論。
值得強調的一點是要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要把有關農田水利建設工程的大事小情設想周全,提供技術服務,并進行積極的引導,加大農田水利建設中的科技含量。政府還要在原有基礎上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示范引導工作。要堅持以效益為中心,抓重點精品工程。指導建設出一批水利化鄉鎮,將之作為典型來示范。用實例和實際的利益來調動廣大農民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結束語:相信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統籌協調下,有群眾的積極參與,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解決農田水利建設工作機制和組織方式面的臨問題,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