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氣類專業主要包括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當前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在根本上取決于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高低。而高校課程開發滯后直接影響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校企合作進行課程開發是促進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可行性途徑。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專業;就業前景;校企結合;課程開發
一、電氣專業概論
電氣類專業主要包括電氣工程和自動化等相關專業。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涉及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電機電器技術信息與網絡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諸多領域,屬于交叉綜合性學科,其主要特點是強弱電結合、機電結合、軟硬件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使學生獲得電工電子、系統控制、電氣控制、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自動化裝置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領域的基本技能。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為各行各業培養能夠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技術應用、經濟管理等領域工作的寬口徑、復合型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大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控制、計算機技術等方面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學生接受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工程技術分析與控制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
二、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生能否實現就業的決定性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上升,我國高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但是電氣自動化或自動化專業畢業生由于可以在汽車、航天、電子等方向就業,在招聘會上往往比較受歡迎。也就是說,從就業面上來看,就業前景看好。但具體到畢業生個人來說,由于現在實力型單位,往往喜歡接受具有工作經驗的人才,接收應屆畢業生往往要求具有很高的技術實力,所以,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在根本上取決于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高低。
三、高校課程開發滯后直接影響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
如前所述,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在根本上取決于畢業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高低。但傳統的電氣專業培養方式不能滿足用工單位需求。通過調研,從企業方面的反饋可以看出,目前用人單位需要的電氣自動控制技術人員主要有以下幾大類:一是企業供配電系統的安裝、檢修人員;二是電力拖動設備安裝、檢修人員,主要有各類電機、生產線控制系統的安裝、檢修;三是各類機床,包括各種數控機床及天車的電氣故障檢修人員;四是電力電子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人員;五是變頻器與PLC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人員,主要有變頻調速系統的安裝與檢修,PLC編程自動控制系統的設計與安裝;六是電氣自動化儀表的安裝與調試人員;七是液壓與氣動元件及其系統的安裝、調試、操作與維修人員等。這些崗位技術發展快,設備更新換代快,高校專業課程的設置及實驗實訓設備的更新往往滯后于企業發展,高校畢業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也往往滯后于企業需求。企業招聘新進畢業生往往不能立即勝任崗位的需求,有的甚至需要企業一年甚至幾年的培養才能獨立完成工作,而在此期間,企業會因設備故障維修不及時造成生產延誤、停滯。而且,近幾年隨著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企業意識到改進生產線、改造生產設備、應用新技術能夠促進企業發展壯大,使產品更具有競爭力,故對自動控制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欲望越來越強,而按照國家職業資格要求標準,目前高校對專業相關的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大部分還是采用課堂講解的方法,一些專業課在課堂上很難驗證相關結論。此外,目前高校僅能進行基礎的技能訓練,而諸如數控設備的維修,變頻器與PLC的聯合調速系統的安裝、調試,液壓與氣動元件及其系統的安裝、調試、操作與維修,工廠供配電系統安裝與維修等方面,很多高校都沒有相關條件進行實習,這種狀況必然影響高校畢業生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當然不利于高校電氣專業畢業生實現就業。
四、校企合作進行課程開發是促進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生順利就業的可行性途徑
為了使高校培養的電氣專業畢業生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目前能夠幫助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生的實現就業的可行性途徑就是亟需推進校企結合的電氣專業培養模式。
從國外的情況看,校企結合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取得巨大成功。有人說,發達國家的昨天就是發展中國家的今天,依此邏輯,校企結合教學培養模式下,高校電氣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前景看好。2006年3月教育部頒布《關于職業院校試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意見》將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培養模式推廣。
總之,校企結合進行課程開發,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建設課堂與實習崗位一體化的實訓基地,組建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師隊伍,在教學內容上重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知識學習和經驗積累;在課程評價上注重校內和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共同評價,注重校內評價與社會評價的一致性;要求“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這些在某種程度上傾向于市場主導下的就業導向,可以使課本理論知識和崗位具體操作更好的結合,可以使社會資源得到更合理利用,便于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的快速接軌;利于學生由學校到生產崗位的過渡,大大縮短高校畢業生適應生產崗位的時間,可以解決企業等用人單位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進而有利于促進電氣專業大學生就業。
簡言之,“校企結合”培養模式校企結合模式下電氣專業課程培養模式,使學生能夠與企業直接接觸,在畢業后能相對容易地找到可以對接的就業崗位,利于該專業畢業生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較好的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4.
[2] 徐媛媛.發達國家“工學結合”的發展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西北職教5期.
[3]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國教育報,2005-11-10(1).
[4] 賀星岳,郭薇.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職教論壇,2004,(8).
[5] 秦建國.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作者簡介:王蕊,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