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嚴友
【摘要】現代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崗位所需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傳統的課程內容已無法達到這一目標。針對這一狀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及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情況,在充分解析Y世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探索適應當代學情的校企共同開發課程途徑及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Y世代;校企合作;課程開發
一、引言
1981-2000年出生的人稱之為Y世代。Y世代接觸的信息量大,學習途徑多樣化,他們需要整體實質經驗,而非更多的內容,即對學習的滿足感已不同于以往時代。在求知欲、學習態度、對待師長等方面與上一代存在顯著的差異。
Y世代的高職生思維能力與行為能力脫節,為此傳統的課程內容不但與企業崗位所需技能脫軌,而且不被學生所接受,導致課堂玩手機、睡覺現象普遍。針對這一情況,結合Y世代的特點,探索以企業崗位所需技能為主線,以教學活動為載體的課程改革方法[1]。
二、課程開發思路
1.引入職業素養培養內容
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是職業院校學生所必須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思想(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團隊協作精神四個方面。在課程改革時應重點研究如何選取學習任務以達到學生以上四個方面素養的培養。
2.引入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知識點
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即邏輯思維能力,為此,課程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知識點是必不可少的。重點是如何將這一知識點與企業崗位所需工作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筆者認為應該圍繞企業崗位所需工作能力來整合課程容內。
3.引入企業崗位所需技能
針對開發課程的教學目標,研究企業崗位工作所需技能有哪些,以企業崗位工作流程為主線,經過課程開發委員會總結提煉后引入課程內容中來。
將企業案例項目化,利用企業資源及學校現有實訓場地、實訓儀器,將企業典型工作案例開發成合適的教學項目,合理組織教學環節,恰當分配學習任務,使學生感覺在企業真實工作環境下完成工作任務,規范使用資料及儀器設備,完成企業崗位工作所需技能的訓練[2]。
4.引入企業標準作為考核內容
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最終都要走向企業,得到企業的認可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唯一標準。因此,將企業標準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可時刻檢驗我們的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內容開發完成后,采用何種教學模式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融入了大量企業元素的課程以教學活動為載體的教學模式更為適合。
三、課程開發的流程
1.成立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委員會
圍繞課程教學目標,選擇課程開發委員會成員。委員會成員應該由專業教師、企業技術骨干以及教育專家、企業管理精英共同組成。主要負責企業崗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以及典型工作任務所技能的調查研究工作;負責課程內容的選取、提煉、整合工作;負責課程整體設計及單元設計工作[3];負責課程的教學工作;負責課程考核標準的制定工作。課程開發委員會是課程開發的關鍵,也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核心。
2.形成具有職業的點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應遵循學生、企業、行業的需求這一宗旨,針對自主創業或未來工作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養進行選取,以基于工作過程的崗位流程整合適應高職教育的課程內容,此外,在內容選取上應兼顧相關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及技能競賽的要求[4]。
3.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采用校企教學情境深度融合的現場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和模擬企業真是工作場景,將課程分成若干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任務,學生通過若干個任務的學習與訓練從而達到掌握崗位所需的技能與知識,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教學手段多樣化,如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網絡教學、在線學習、在線討論等,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教學效果及培養質量。
例:通過汽車文化節活動為載體,引進本地品牌汽車,開展汽車文化、汽車現場銷售及汽車拆裝競賽,教師引導學生按企業崗位真實工作流程開展活動。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汽車品牌為對象完成學習任務,了解所選品牌的汽車企業文化及規范的銷售流程。通過“做中學”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及技能。最終優秀選手以一名品牌汽車銷售顧問的身份向顧客進行品牌介紹,展示自己,供其他同學討論、學習,大大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文化節這一教學活動為載體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學生中引起較大反響,吸引了全校學生與老師的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編寫融入企業元素的“校本”教材
教材的編寫要從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同時圍繞企業、行業的需求展開,兼顧國內外前沿技術[5]。為了使教材真正成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過程中的重要信息載體,教材的編寫時就要將企業元素引入教材中,同時邀請企業人員共同參與編寫工作。充分體現 “知識、技能、素養”的培養以及行業、企業標準的準入。
5.建設教學資源庫
將學校現有教學資源與企業資源整合,開發本課程所需習題、授課錄像、多媒體課件、能力測試題庫、試卷庫等教學資源,做成網站。項目完成后學生課在線學習,課余時間與教師交流互動,也可為自學的學生提供資料。
四、總結
課程內容及教學模式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質量,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開發適合當代企業所需人才培養的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從業者的目標。從Y世代學情出發,從企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入手開發課程,使課程內容與企業崗位所需技能相結合,使教學模式與企業工作環境相融合。制定先進的課程開發流程,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及管理精英參與課程開發及教學工作,使更多企業元素融入課程中。開發出適合當代高等職業教育所需的優質課程,以提高教學效果及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金鑫君.漸進式的實訓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學文摘,2014(11):96-98.
[2]趙志剛.“校企教學情境融合”下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9):252-253.
[3]戴士弘.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7):349-350.
[4]崔紅.高職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探討與研究[J],2010(3):128-129.
[5]陳建良.高職汽車專業“四型、五類、三梯次”的校企合作機制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78-81.
基金項目: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開發課程項目(XQKC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