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蕊
摘要:語文教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引來生活的“源頭活水”;語文教學要與中華五千年的優秀民族文化氣息想結合,有效補充語文課堂教材內容;語文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所得,活學活用,獲得真情實感;改革現行的考試制度,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改革 教學感悟
語文作為三大主要學科之一,歷來是地位尷尬。從領導到學生,絕大多數是“思想上重視,戰略上輕視”。究其原因,一方面,語文作為主要學科,所占分值很重,而且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確實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語文學科的靈活性,造成考試內容的相對不確定。尤其是主觀題,學生很難找到標準答案。這也挫傷了一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為我們探索出一條切實適合于語文教學的新路子。語文教學的春天從此來到我們的課堂。我的主要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引來生活的“源頭活水”
我們常說“教無定法”,任何好的教學方法,都是適合于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的人群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謂的正確的方法。對于別人的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因為教學是個動態的過程,受教者和施教者的情況千差萬別,畫虎不成反類犬的例子也屢見不鮮。對于教學的結果,只能預期而不可預知。滋潤學生,只有一杯水是不行的,有一缸也不行,要為學生引來生活的“源頭活水”。
二、語文教學內容要豐富
語文學科的內容博大精深,在教學上僅僅局限于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這方面,我校的主題閱讀大單元教學,走在了時代的前列。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我們以課本為主,由學校教師自行選編了《悅讀樂寫》輔助教材,“名篇誦讀”部分,搜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要求學生記誦;在“美文鑒賞”部分,篩選了大量或語言優美,或格調高昂,或具有人文情懷等各方面的優秀文章,甚至學生的優秀作文也拿來比較賞析閱讀。盡管嘗試的時間短,也得到了廣大家長師生的普遍認可。可以說,在這方面,我們邁出了大膽而又可貴的一步。
即便如此,仍覺內容受限。語文教師還要自覺把教學內容由校內延伸至校外,利用好本地的地方資源。如進行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時,設計以下環節:(1)搜集廣告、標語、商業店鋪里的錯別字。(2)搜集濫用成語的情況并評價。(3)觀察你周圍還有哪些不規范的語言現象。如對草坪上的告示“踐踏草坪,違者罰款”,學生提出意見:草坪是人們娛樂休閑的地方,命令的語氣,罰款的字眼,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大煞風景,與環境不搭調。后來草坪上的告示牌改成了“小草也知道疼,請腳下留情”。但我認為這次活動、這種爭論是值得的,有意義的。學生的感覺是敏銳的,只要加以引導,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語文教學方式要靈活
現在多數學校已經改變了過去“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視覺、聽覺上的沖擊。難怪在各種匯課評課中,教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聽語文課真是一種享受”。我校正在鋪開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按知識結構和層次水平分組,小組內合作,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小組間競爭,激發學生普遍的學習熱情。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提高了競爭意識,又節約了教育資源。
無論哪種方式,時間久了,學生也會形成審美疲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靈活把握,隨機應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除了備教材、備學生以外,還要備到各種突發的狀況。記得考試后的一堂課,我原準備講評試卷,但是,一進教室,看到教室里的情況讓我改變了主意。學生千姿百態:有的心情沉重眉頭緊鎖;有的手舞足蹈喜笑顏開;有的天高云淡滿不在乎;有的緊張詢問;有的擊掌歡呼……我沒有立即上課,而是讓他們盡情發泄,然后引導學生回憶剛才的場景,并當堂練筆《考試之后……》。結果,學生好作如潮,描繪得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因此,教學中沒有什么最好的方式,只要能在此時、此刻、此地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就是好的形式。這就要求教師獨具慧眼,多發掘,多發現。
四、讓學生學有所得,獲得真情實感
學習應該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能把它當做苦差。教師應該設法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避繁就簡,不鉆難題怪題,學生理解就好。只要能每課一得,就提出表揚。學生的學習也不必局限在課堂上,廣大家長教師應為學生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途徑。學生上網是家長最頭疼的,但只要把握好一個度,同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要知道,我們學習語文,首先就是為了交流的。好在“統一教育”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平臺,便于在家校間、師生間及時溝通。游戲不可怕,特別是一些益智游戲,能讓學生在娛樂中獲得知識并活學活用,這也是一舉兩得的做法。
五、考我所學,考我樂考
語文教學現在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考—考—考”??荚嚤旧聿]有錯,問題是怎么考試,由誰評估更合適。那些為了顯示自己的出題水平而極力擠兌學生的考試,絕對不是成功的考試,對學生有害無益。新學期我給學生留了一道特別的作業題,就是對每篇課文的賞析,或全文或全段或某句話,可以從各個角度自由發揮??吹綄W生由最初磕磕巴巴地崩詞,到后來的侃侃而談,我的確很有成就感。無奈接下來的幾次考試,并沒有這種題型,我們的學生沒有沾到光,教師的信心也開始動搖,畢竟,我們呈報給學校家長的成績,是以分數的形式顯現的。也有教師說:“語文考什么試呢?我們班學生描寫東西太形象了,抒情也酣暢淋漓,但就是沒有提出過表達方式的概念,這次考到,全班空題,可惡!”這就是教學和考試的矛盾,我教的沒考,他考的我們沒學,能檢測出什么水平呢?我認為考試形式可以變換一下,試題由本班教師出或本班學生出,或教師學生出的題各占一定的比例,各班考各班的;還可以開卷閉卷交替進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是互相幫助獲取信息,而不是相互設置障礙,開卷有什么不可以的!
讓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一條切實適合于語文教學的新路子,去開創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范巍美.語文課堂中的有效課堂的創設[J].語文教學參考,2010(34).
[2]劉福柯.創建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J].云南教育,2010(11).
[3]周明浩.如何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教學評價,2012(1).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