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梅
摘要:初中數學學習的有效方式是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而非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學習過程也不是簡單的教師灌輸式,而是由教師設置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學生的自主與交流,教師的適時引導,共同構建出知識體系,從而挖掘出學生的各種潛能,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快樂學習,幸福成長。
關鍵詞:合作學習 引導 共同進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可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實施新課標的需要。
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師生共同協作、共同參與、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引下,小組合作學習進入數學課堂,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教學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問題也隨之出現:教師對新課程新理念的理解不夠、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等主觀因素,不能完全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自己較好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中,導致許多時候合作學習徒有形式,而沒有理想的實效。那么,我們教師該如何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積極尋求提高合作實效的策略呢?下面,我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理解以及在教學中的實際操作談幾點看法。
一、預習
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是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和關鍵。教師在課前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
(一)精心編制預習學案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先導,預習學案的編制應當在怎樣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上下工夫,目的在于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到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中。教師精心設計預習學案,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是新授課成功的重要環節。
(二)預習指導要做到位
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各個小組,通過觀察、提問、詢問,對他們的預習情況做了解,了解他們所涉及的每一個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當遇到共性疑難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學生度過預習難關,順利完成預習任務。
(三)教師要搜集好預習疑難
在預習過程中,哪些問題出錯率高?哪些問題遇到的困難比較大?這些內容將是展示課中的展示重點,使我們的展示課做到有的放矢。
在預習用字母表示直線射線以及線段時,學生對大小寫字母的運用出錯率相對高一些,于是我給了全體學生板演的機會,反饋效果比較理想。
二、展示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也是課堂的主宰。教師是總導演,教師的主要行為表現在傾聽、交流、協作、分享,主要是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內容、方式及合作學習的習慣等進行進行組織和指導,適時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及時點評其亮點與不足、拓展知識網絡、提升規律。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及時作出指導和調節,促成高效的互動過程。此環節一定要給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我很重要”。
(一)展示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展示自己的個性
獨立思考推動小組合作,是小組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做鋪墊的小組合作,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學困生”極有可能把“學優生”獲取的食物直接拿來享用,這樣的合作學習無法深入下去。長此以往,合作學習變成了優生唱“獨角戲”,他們的個性得到了發揮,而大部分學生卻只是充當他們的觀眾或是配角而已。結果,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只是讓“少數人先富了起來”。
(二)展示小組合作的結果,展示大家的智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合作學習促進獨立思考,是獨立思考的動力。所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數學學習的合作交流,并把兩者予以有機的整合,讓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牽手”,讓我們的學習效果更加有效。
三、反饋
首先,數學學科需要大量地練習來鞏固新知,爭取做到全員參與,此環節安排基礎題讓學生板演(保證正確率在95%以上),給學生初戰告捷的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其次,在基礎聯系的基礎上稍加難度,開始具有針對性(正確率70%左右),讓學生體會到多走一步就能幫助快速打開河蚌取出珍珠的樂趣。再次,拓寬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挖掘學優生潛能。
四、課堂總結
通過前三個環節的努力,學生已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了較深刻和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對知識進行梳理,對規律進行總結,對思想方法進行提煉,形成觀點。這一環節要盡量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對“評價"進行再評價,讓學生做的、說的盡可能多些,師生之間要相互補充、完善、提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共同分享。教師應該關注的:學生能否提煉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如果困難,教師則提出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而此時每位學生有無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組員學習和討論時是否心平氣和、說話有無禮貌、是否能幫助小組內相對后進的同學、在請教教師前有無請教小組同學等等一些問題會顯現出來,這在潛移默化中就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這是一個需要合作的時代,提倡合作學習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從教學改革角度看,教學模式的綜合、靈活運用,本身就是創新和發展。我們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以及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挖掘每個模式的教學功能,避免陷入教學模式單一僵化的誤區,要在繼承和發揚每種教學模式傳統優勢基礎上,不斷整合與創建新的教學模式,來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為偉大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