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艷慧
摘 要: 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來受到語文工作者的重視。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其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其中著重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增強。本文通過總結多年來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以及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要求,針對本題做出論述。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思考
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總結,發現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中老師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融洽地處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最后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使學生對閱讀學習失去興趣。為了響應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滿足不斷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需要,本文從導入、引導、指導等多個角度進行論述。
1.精心導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始同樣重要。好的導入不僅會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有助于學生關注課堂,更積極地進行閱讀活動。通常我們用到的閱讀內容導入模式有:一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通過啟迪思維進行內容的引導。如對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他們比較愛聽故事,因此老師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性進行閱讀內容的導入,如學習閱讀課文《達爾文和小松鼠》時,由于這篇文章本身就是關于動物的,自然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這時老師給學生講講主人公——達爾文的生平事跡及傳奇人生,必定會給文章增加一些浪漫的童話色彩,文章的引入效果也會大大增強。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內容的導入,利用豐富的影音資料及生動的動畫資源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從而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狀態轉換到自主學習狀態。
2.不斷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中這一觀點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一旦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就會不自覺地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并且積累豐富的知識,在這樣的積極循環中,就不會怕學生知識不豐富,學生學習成績也會大幅度提高。然而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卻成為老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這里筆者建議從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部分進行分析,閱讀前,老師可以給學生看一下閱讀文章的題目,然后讓學生猜想這篇文章講什么內容,之后學生會帶著自己的思想及猜想閱讀文章,如果文章內容與自己想象的內容如出一轍,那么欣喜之余將更興趣盎然地進行接下來的文章閱讀,如果文章內容與自己所想的不一樣則更會引起學生的興趣,看看這篇文章究竟寫了什么。閱讀中,老師可以找準時機打斷學生的閱讀,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這一舉措能夠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有重點地閱讀,這一形式將有助于改善學生“無頭蒼蠅“似的學習形式,對于提高閱讀效率和學生的閱讀興趣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最后,老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進行相關內容的擴展,在開闊學生眼界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保持濃厚的興趣。
除此之外,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對閱讀內容進行選取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如學生喜歡動漫、游戲,老師就可以側重選取相關文章進行閱讀訓練。
3.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
正確的閱讀方法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但是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歸結為:在讀中記,并且時刻進行總結。好的習慣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十分重要,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不斷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引導,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里老師可以要求學生記閱讀筆記,筆記內容包含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的自己比較喜歡的詞匯或者修辭手法,結束閱讀之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月度總結,總結內容包含文章的主旨思想及文中的敘述結構等內容,老師應不定期地、隨機地抽查某些學生的閱讀筆記及總結內容,對于不認真歸納總結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
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規律的作文練習活動,作文的練習目的既定為學生在這段時期內的閱讀學習所得,作文中老師要能看到學生閱讀文章時學到的修辭手法、敘述結構及表現手法等,這里可以不規定作文字數,但必須做到主旨明確、敘事清晰,用到的知識、表達技巧要加以注明。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學生的閱讀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這一問題的論述,提出一些優化建議,筆者希望文章內容可以為廣大教師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宋長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3(07).
[2]賈東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